前段时间,收到上海朱一民老师寄来的一件“7月26日世界语(音)创立日”自制的纪念封,很漂亮。但对这个纪念日却不敢苟同,探讨如下:

世界语,是波兰籍犹太人眼科医生拉扎鲁· 路德维克· 柴门霍夫(Lazarz Ludwik
Zamenhof,1859年12月15日~1917年4月14日)在对其进行了十年的创作工作后于1887年公布的一种国际辅助语方案。他希望人类借助这种语言,达到民族间相互了解,消除仇恨和战争,实现平等、博爱的人类大家庭。柴门霍夫在公布这种语言方案时用的笔名是“Doktoro
Esperanto”(意为“希望者博士”),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语言称作Esperanto。其定位是国际辅助语言,不是用来代替世界上已经存在的语言,所以世界语是一门语言,但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而是中立、国际的语言。世界语主要被应用在以中立为基础的相互理解上。这就是说,人们在用世界语交流的时候,相对于来自其它民族基其它文化的对方,不会占有任何的优势。这样的交流给给予我们平等、宽容和真正国际性的氛围。
网上说:“世界语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人工语言”,不知有何根据?其实有多少人说世界语并没有确切的数字。世界语虽然传播到120多个国家,但也就约有一千多万人掌握和使用这种语言。所以,目前世界语还处于推广阶段,它的应用范围还是有限的。随着世界语的不断推广,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世界语作为国际辅助语的作用。
至今,语言的起源还是一个有高度争议性的话题,一种语言的诞生不可能是一天而成的,也就是说,不可能有7月26日是“世界语创立日”之说。我在网上也没查出这个日子的出处,我看是以讹传讹。

非常感谢丁夫先生对本文的补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