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中国深海运载技术发展,为中国大洋国际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高技术装备,同时为中国深海勘探、海底作业研发共性技术,中国科技部于2002年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6月19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第二次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6965米;6月25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最新纪录,首次突破7000米,达到7020米;6月27日则达到了7062米。

各国深潜 美国“的里雅斯特号”(10916米) 建造时间:1960年 下潜深度:10916米(近11公里) 水下时长:20分钟
日本“深海6500”号(6527米) 建造时间:1989年 下潜深度:6527米 水下时长:8小时
俄罗斯“和平一号”和“二号”(6000米) 建造时间:1987年 潜水深度:6000米 水下时长:17至20小时
法国“鹦鹉螺”号(6000米) 建造时间:1985年 下潜深度:6000米 水下时长:暂缺
通过世界各国深海潜水器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深潜研究相比国外要落后50年,虽然现在蛟龙号在下潜深度上已经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也只是在用现在的技术与三四十年前的别国技术相比,而且优势也不明显;与美国50年前的“的里雅斯特号”深海潜水器相比,更是差距悬殊。所以,我国深潜器取得一点进步,绝不能沾沾自喜,深潜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
上海的朱一民老师在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突破7000米之时,为邮友、博友设计制作了专题“记录”封,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此,向朱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