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坊七巷”是福建省福州市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约有40公顷。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用百米书画长卷展现“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风采,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海西书画院院长余忠为数十年厚积而薄发的成果,代表他艺术求索的新突破。72幅中国画,间以71幅记述三坊七巷故事的书法作品,构成长120米、宽1米的书画艺术长廊,笔墨酣畅,蔚为大观。邮政部门曾为其专门印制了带有“映日荷花”邮资图案的明信片。

本件邮资片是博友“兔兔卯卯”委托其父从福州寄来的,上面有画家余忠为的亲笔签名。在此,向“兔兔卯卯”表示衷心地感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