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拙政园奇石印象

(2012-03-16 11:27:58)
标签:

曹雪芹

拙政园

太湖石

大观园

云峰

分类: 走在路上

http://s14/middle/549bd49dgbb538f483fbd&690

说到苏州,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拙政园。

或者,各人喜好不同,对于景色的偏爱也自有不同,就像同一块太湖石,每个角度呈现给人们的姿态都不一样,而每个人所喜爱的角度也各有不同。

踏入拙政园,第一个让我觉得喜爱的,便是各种各样的奇石。

拙政园里除了众所周知的太湖石外,还有昆石、灵璧石和大理石等等。当然,最喜人的,还当是最适合做园林装饰的,最具“皱、漏、瘦、透”之美的太湖石。

因为入园的时间在10点左右,最是人多嘈杂的时候,我们在一路拥挤下匆匆穿园而过,虽饱了眼福,却还是留下了未能细细品玩的遗憾。


http://s9/middle/549bd49dgbb5355ac4b08&690

 

明正德四年(1509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并存文氏之《拙政园图》、《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当时,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31个景点。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根据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一开始建造此园时,就发觉这块地并不太适合盖相当多建筑,地质松软,积水弥漫,而且湿气很重。因此文征明以水为主体,辅以植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各个景点,并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视觉层次中。


http://s15/middle/549bd49dgbb53561dfbee&690

 

说回石头

江苏太湖石指江苏太湖产的石头,多窟窿和褶皱纹理,可造假山,点缀园林庭院等人文景观。古人云:“错落复崔巍,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拆剑门开”。把我们引入这种千古名石营造的意境之中。太湖石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它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最为著名。 太湖古称震泽,又“笠泽”,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约在100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转入湖水淡化的过程,变成了内陆湖泊。太湖面积242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达400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故,古代地质造地运动遗留下了丰富的石材。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而实际面积受泥沙淤积和人为围湖造田等因素的影响,大大缩减,湖底潜出,因此石材料虽然丰富。湖地处江南水网的中心,即使其石使用便捷,由于环保而适当限制开采。太湖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石料,或单独摆设,或叠为假山。太湖石原产苏州洞庭山太湖边,由于长年水浪冲击,产生许多窝孔、穿孔、道孔,形状奇特竣削,自古受造园家青睐。太湖石有三种:白太湖石、青黑太湖石、青灰色太湖石。采石工人携带工具潜水取石,用大绳捆绑,吊上大船运往工地造园。 明画家造园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太湖石属于石灰岩,多为灰色,少见白色、黑色。石灰岩长期经受波浪的冲击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形成大自然精雕细琢、曲折圆润的太湖石。

 

http://s5/middle/549bd49dgbb5391435aa4&690


缀云峰

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

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粆,名之曰缀云峰”。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璧峰。

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

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壮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巍然独立,旁无支撑。

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倒,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

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http://s15/middle/549bd49dg7921f020df6e&690

 

拙政园完美地将人工意匠经营与自然风景和谐结合起来,依山傍水,栽花植树,蓄兽养鱼;或重岩复岭,石路崎岖;或深溪洞壑,犹若自然,为怡情养性之所。所谓园林,就是人类后天创造的一种寄予着主观精神,体现着人文气息,贴合自然,富于情趣,饱含艺术意境的美的环境景观。

石在拙政园中不仅仅只是起到装饰的作用,叠石翠嶂的假山更是在拙政园起到了障景的重要作用。

入园后,一座叠石翠嶂的假山挡住了视线,遮住园内全部景致,绕过这座假山,前面豁然开朗,园中景物净收眼底。如此一收一放,欲扬先抑,是中国古典庭院式建筑的惯常用法,称为“障景法”。这样的设置安排,使得观赏过程峰回路转,曲折跌宕,富有节奏感。空间布局注重起承转合的变化,层次分明,引人入胜,人的视线被假山挡住,诱你往前走。

 

http://s2/middle/549bd49dgbb53cd582781&690

海棠春坞

沿枇杷园玲珑馆东墙,四五花窗,游人匆匆一瞥而过。只有海棠花开的时节,导游才会指引游客说窗外那个小小庭院,有个好听的名字“海棠春坞”。

“海棠春坞”的砖额,是一卷打开的书,如款,刻在院南墙。院内仅有海棠两本,翠竹一丛,与瘦漏的太湖石一起,依着南墙白壁,楚楚动人模样。

苏州人形容地方狭小清静不受外扰为“坞逸”,至海棠春坞,方知“坞逸”两字之境界之妥贴也。

http://s11/middle/549bd49dgbb536930575a&690

有人研究,《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就是依着拙政园而写的。据史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出任苏州织造,织造衙门设在葑门,曹寅便购下拙政园的一部分供家眷居住。曹寅升迁江宁织造时,推荐妻弟李煦接替,家眷住在园内达二三十年之久。曹雪芹的母亲怀孕后途经苏州,在李煦家生下了曹雪芹。少年时的曹雪芹常随家人到苏州小住,拙政园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也深深的根植于曹雪芹的脑海里,并被他移到了红楼梦的大观园里,由此演绎了一段不朽的篇章。

入得园来,走出“兰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巨大的山峰,状如云朵,岿然兀立。这座石峰名叫“缀云”,就像一个巨大的屏风挡住了人们的视线。西侧形状怪异的湖石名叫“联壁”,两石中间夹着碎石子铺就的羊肠小道。这种“开门见山”的传统造园手法,被称做“碍景”,起着引人入胜的作用。而《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也有相似情景。书中写到贾政带着宝玉和一班清客去游大观园,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幛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而曹雪芹在描写大观园时也写道:“只见佳木葱茏,奇花灿漫,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这难道不是游人跨入拙政园内的同感吗?

http://s11/middle/549bd49dgbb5363e54e4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