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人诗句中辨别“鹄”字的正确读音
(2018-05-06 12:14:51)
标签:
北大校长鹄错别字正确读音热点 |
分类: 文学研究和评论 |
从唐人诗句中辨别“鹄”字的正确读音
北大校长读错字,这件事糟大了,确实让校长大人无地自容,一位国内最高学府的一校之长,却读错了中学课本的教材之文。那么到底“鹄”是读hú还是hào,是平声还是仄声呢?凭着对学术考证的严谨精神,笔者在全唐诗中做了一番检测,发现唐人诗中爱用鹄字的人还真不少。故试举几例:
王昌龄的《留别岑参兄弟》其中有“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貂蝉的蝉是平声,对应的鹄应该是仄声。如果读hú就是出律。
李颀的《寄万齐融》其中有“岸阴止鸣鹄,山色映潜虬”。这里的虬是平声,对应的鹄就应该是仄声,否则出律。
刘长卿的《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其中有“知君志不小,一举凌鸿鹄。且愿乐从军,功名在殊俗”。这里根据押韵和“俗”一个韵,否则读hú就出韵了。
孟浩然的《送陈七赴西军》其中有:“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剑是仄声,这里的鹄应该是平声,否则出律。
杜甫的《三川观水涨二十韵》其中有“因悲中林士,未脱众鱼腹。举头向苍天,安得骑鸿鹄。鹄和腹同属一个韵,如果读“hào”就出韵了,但是读“hú”又是平仄混用,不合律了。
杜甫的《枯楠》其中有“白鹄遂不来,天鸡为愁思”。鸡是平声,鹄对应就应该用仄声。
杜甫的《天边行》: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这首诗做为句尾的押韵和哭、蜀,如果读“浩”肯定是出韵了,如果读平声的hú,又属于平仄乱押的现象。
钱起的《南中春意》其中有“惜无鸿鹄翅,安得凌苍昊”。对应的苍字是平声,那么此处的鹄就应该是仄声了。
刘方平的《秋夜寄皇甫冉郑丰》其中有“长怜西雍青门道,久别东吴黄鹄矶”。这里的“鹄”应该是仄声,如果读hú,就变成五连平,严重出律了。
李益的《闻鸡赠主人》胶胶司晨鸣,报尔东方旭。无事恋君轩,今君重凫鹄。这里是仄声。
另举宋人辛弃疾的《满江红》一首:
老子平生,原自有、金盘华屋。
还又要、万间寒士,眼前突兀。
一舸归来轻似叶,两翁相对清如鹄。
道如今、吾亦爱吾庐,多松菊。
人道是,荒年毂。
还又似,丰年玉。
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
野鹤溪边留杖屦,行人墙外听丝竹。
问近来、风月几篇诗,三千轴。
根据满江红的词牌,此处仄声无疑。
仄平平(句)
仄(豆)
平仄(韵)
仄(豆)
平仄(句)
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平平仄(韵)
(豆)
仄仄平平(句)
平平仄(韵)
仄(句)
平仄(韵)
平仄(句)
平平仄(韵)
仄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平平仄(韵)
(豆)
仄仄平平(句)
平平仄(韵)
综上所述,鹄字不读平声的hú也不读仄声的hào,正确读音为仄声fú伏。后人在平水韵中把它归于入声二沃也是有道理的。
前一篇:精制嵌名联两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