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骈文高手楹联大家王翼奇先生惠赠佳作《绿痕庐诗话·绿痕庐吟稿》

(2007-05-07 16:01:18)
骈文高手,楹联大家。浙江古籍出版社副总编王翼奇先生惠赠佳作《绿痕庐诗话·绿痕庐吟稿》

王翼奇,字羽之,原名萧佛寿,一九四二年生于厦门,一九六八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在浙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先后为丽水县广播站编辑、浙江日报驻丽水地区记者、《汉语大词典》主要编纂人员、浙江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作文报总编辑,受聘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现为浙江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语言学会楹联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副秘书长,《联谊诗词》主编,大型杂志《诗词丛刊》编委。
王先生的这本《绿痕庐诗话·绿痕庐吟稿》收录了王先的诗话、诗词、楹联、骈文等几百篇(首),凝聚了王先生历年来的心血,彰显了王先生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造诣。读来受益非浅。已摘录一些句子和片断,以飨广大文友。
“化用”之滥用
诗词注家动辄以“化用”为言,实则袭用、沿用、参用或反用前人之句而未臻化境者,注文但云“语本”何人何句,斯可矣。如韩愈“真成一掷赌乾坤”,语本李白“乾坤赌一掷”(“真成”二字已透露以下系称引前人语句之意),唯韩语似更雄健。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语本柳宗元“荷嫩未张擎雨盖”,唯取境有异;一写“未张”,一写“已无”。辛弃疾“山鸟山花好弟兄”,语本杜甫“山鸟山花共友于”,唯杜典雅,辛粗豪。龚自珍“四厢花影怒于潮”,语本王采薇(孙星衍夫人)“四厢花影下如潮”,唯王闲适,龚激烈。尚有诗中字面纯系白描,与前人偶同或无心而合者,注家亦谓为“化用”,如李清照“薄雾浓云”,注家谓用《文木赋》“薄雾浓雰”,杨慎即以为“不必”(不一定)。宋人词“云山万里家何在”,注家便谓“化用”韩句“云横秦岭家何在”。“家何在”一般造语,字面偶涉韩句而已,殊非“化用”。至于句式之袭套,更不能滥入“化用”之列,盖“化用”当就句意而言,袭套仅涉“句式”而已。如欧阳修“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袭韩愈“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袁枚“折取一枝斑竹去,教人知道过潇湘”,袭贡师泰“折取一枝城里去,教人知道已春深”。尚有仅用字面,而与原典、事典之意无关者,如宋刘克庄送王实之《满江红》词“天壤王郎,数人物、当今第一”,首句言所赠友人为王姓,仅此而已,注家亦谓“化用”谢道蕴之恨语:“天壤之间,乃有王郎!”若然,则下句“数人物、当今第一”如读何解?
郑谷多师
郑谷有“一代风骚主”、“一字师”之美誉,偶阅其集,见其诗颇多凭吊前辈之什,如《经贾岛墓》:“水绕荒坟悬路斜,耕人讶我久咨嗟。重来兼恐无寻处,日落风吹鼓子花。”《读李白集》:“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首,留着人间伴月明。”《吊故礼部韦员外》:“腊雪初晴共举杯,便期携手上春台。高情唯怕酒不满,长恸可悲花正开。晓奠莺啼残漏在,风帏燕觅旧巢来。杜陵芳草年年绿,醉魄吟魂无复回。”又有酬赠同时代之前辈者,如《借薛尚书集》:“江天冬暖似花时,上国音尘杳未知。正被虫声喧老耳,今君又借薛能诗。”《酬高蟾先辈》:“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唯应杜紫微。君有‘君恩秋后叶’,可能更羡谢玄晖?”诸诗对于前辈,无论存殁,皆一往情深,殷殷怀慕。酬高蟾诗中且兼及张祜、杜牧,皆含敬重之意。其《卷末偶题三首》之一云:“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亦赞美王湾名句,不胜其倾倒。杜少陵云“转益多师”,郑谷有之,此所以成其为“风骚主”、“一字师”欤?
与云章蒙惠夜行瓯江边用折腰体赋此
十年人海逐萍流,今夜听君唱越讴。云含绮思花多梦,节近春分月似秋。滩声犹是东瓯水,楼影依然古处州。江涛点颊风吹鬓,却忆当时秦少游。
重过罗稚华先生寓楼
临池把笔记髫龄,风入高楼墨气清。贪看作书时静立,一庭春雨过无声。
赠钱老法成
朱耳诗坛未寂寥,湖山曲韵入笙箫。每于梦笔生花后,起写朱明万历朝。

中国越剧百年诞辰碑记

二零零六年,岁在丙戊。三月阳春之佳日,物候清宜;百年越剧之芳辰,群情喜庆。风华回首,举隆典于明堂;岁月凝眸,立丰碑于胜地。爰撰兹文,以铭斯盛。

嵊山耸秀,霞蔚云蒸;剡水润花,嫣红姹紫。河岳钟灵,挺生神州人杰;川原蕴异,诞育越剧奇葩。自一九零六年丙午仲春上巳之日,唱书艺人咸集东王村登台献演,春花秋月,于兹百年。始则沿门度曲,落地唱书;继之艺事增华,戏文益富。稻桶背呤哦曲调,草台前的笃歌班。以唱说之玉润珠圆,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既而出剡中而发轫杭垣,循运河以扬帆沪上。力拓声腔蹊径,新创女子科班。于是踏“五四”之春潮,开东南之生面。小歌班好戏连台,十姐妹芳华绝华。蜚声黄浦,流誉钱塘。

山河解放,浥雨露于新天;文艺繁荣,绚莺花于初日。越剧欣逢盛世,鼓舞东风,礼赞人民,讴歌时代。优秀剧目,走上九州舞台;流派名家,唱红大江南北。更藉红绿蓝之屏幕,献瑰宝于明时;频展欧美澳之氍毹,赠芳馨于远者。遂使越剧事业日昌,声华霞举。与菊部协奏埙篪,于梨园同为冠冕。尤以薪火之承传,欣看青蓝之胜出。老艺人德艺双馨,清光月耀;小百花芳香四溢,俊彩星辉。嘉奖殊荣,人在梅花深处;浓华硕果,艺臻桂子香时。

曙海晨天,任鸢飞鱼跃;春风化雨,正梁柳薰梅。历数来路之辉煌,平添豪情壮志;感怀前驱之劳绩,弥觉任重途遥。人寰望佳气,神州丽日方中;世纪展新猷,越剧明天更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