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骈文和诗赋 |
与章方松君书
江南六月,仲夏时节。伏烈暑酷,体疲神惫。温室宜居,却难减其身燥,冰啤爽口,则难消其心烦。读君诸作,清新恬淡。犹如山间之明月,清辉满地;疑似海边之和风,爽气纷来。《灵昆之赋》,抒写海岛风情;《三垟之歌》,吟咏水乡雅韵。《松风絮语》,表述山水情怀;《苔痕阶绿》,感悟人文精神。池塘春草①,慕康乐之逸兴;冈峦野径②,仿徐公之闲情。继古韵而赋新声,涵美学而融华章。
云行水流,书道贵于自然;童声村语,文法重在真趣。笔锋隐而筋露,字墨淡而骨清。含寒林孤树之巧,显悬壁独松之奇。自成一格,众誉称妙。务农务工,勤读不已;为官为政③,笔耕不歇。亦师亦友,实我辈之楷模;宜兄宜长,谓后学之懿范。文才扬名于瓯越,德馨著称于书坛。承蒙青眼,馈赠墨宝和大作,读后有感,特修书而表谢。
江南六月,仲夏时节。伏烈暑酷,体疲神惫。温室宜居,却难减其身燥,冰啤爽口,则难消其心烦。读君诸作,清新恬淡。犹如山间之明月,清辉满地;疑似海边之和风,爽气纷来。《灵昆之赋》,抒写海岛风情;《三垟之歌》,吟咏水乡雅韵。《松风絮语》,表述山水情怀;《苔痕阶绿》,感悟人文精神。池塘春草①,慕康乐之逸兴;冈峦野径②,仿徐公之闲情。继古韵而赋新声,涵美学而融华章。
云行水流,书道贵于自然;童声村语,文法重在真趣。笔锋隐而筋露,字墨淡而骨清。含寒林孤树之巧,显悬壁独松之奇。自成一格,众誉称妙。务农务工,勤读不已;为官为政③,笔耕不歇。亦师亦友,实我辈之楷模;宜兄宜长,谓后学之懿范。文才扬名于瓯越,德馨著称于书坛。承蒙青眼,馈赠墨宝和大作,读后有感,特修书而表谢。
①池塘生春草,出自谢灵运登池上楼之句。章著有《池上楼笔记》
②章著有《大罗山笔记》一书,主要描述温州各处的山水胜迹。
③章做过渔民、农民、工人、教师、行政干部、现为区文联主席。但无论身处何职一直好学深思。上海《新民晚报》资深编辑吴兴人评介章:“他的学问、文章水平,三月小进,三年中进,十年大进”。
②章著有《大罗山笔记》一书,主要描述温州各处的山水胜迹。
③章做过渔民、农民、工人、教师、行政干部、现为区文联主席。但无论身处何职一直好学深思。上海《新民晚报》资深编辑吴兴人评介章:“他的学问、文章水平,三月小进,三年中进,十年大进”。
章方松学术与文学著作简介
章方松,浙江省温州市人,1952年出生。中国红楼梦研究学会会员、中国谢灵运研究学会理事、浙江省作协会员、浙江省温州市作家协会理事。现就任温州市龙湾区文联主席。
曾先后自学攻读过传播学、美学、伦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学科知识。曾在《中国社会科学》、《红楼梦学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文汇报》以及台湾、美国的《中外论坛》等报刊发表和国内外交流过近100万字学术文章。并有文章被选入高中学生与成人高考教材,作为范文读本。
一、《中国上古文化与气功起源》是以生殖崇拜文化角度出发,从中国出土的大量上古文物结合古代典籍所感悟的文化哲学意识,结合现代的生命科学理论来求证中国气功文化的起源,全方位地探索中国古代气论的缘起,气功与古代的仿生学,阴阳哲学、天人感应诸方面的内在联系。这是一部以人类文化学角度来探索中国文化源流,揭示中国哲学文化与气功文化内在联系的科学性,是一部具有开拓性、原创性的著作。
二、《池上楼笔记》以现代学人的多维视野,足迹温州山山水水,结合温州历史文化内涵,全新诠释山水文化生命之根,回应时代精神的需求。把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转化为一种现代人文精神的文化资源,以崭新的美学思维审视山水文化的新取向和新态势。此书是一本融知识、情趣、审美、感知于一体,全方位展示温州山水风采与温州历史文化相交融的好书。读来令人神游温州山水,感悟温州文化,体验自然美感,提升思想境界。此书是作者以十载春秋,走遍温州山山水水,在行旅中感受温州山水,从温州山水中体悟温州文化,从感悟中提高审美情感。此书以上限公元223年任永嘉太守的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下限为现代一代词宗夏承焘,以及与温州山水结下不解之缘的“永嘉四灵”、王十朋、叶适、张璁、弘一法师、孙诒让等历代名人与温州山水的情缘进行详细地阐述。
三、《松风絮语》是清丽的文笔表述自我对山水审美感情,以行旅山水之间,写纯粹自然山水审美之情,从山水之中感悟人生,思索人生,从人文景物中思考人类社会哲学的理念。这是一部以自然山水审美为主题的,具有中国文化人,以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对象物,进行一番风怀澄淡,致意高远的自然审美对话。
四、《苔痕阶绿》是以原创性的创作思维,以散文与哲学、美学相结合的审美思维,表现了一位现代学人面对新经济的挑战,在追忆恋旧、无奈惆怅的境况中,以平和的心境,博学的见识,阐述自己参物化的审美与人文精神的感悟。此书具有散文的原创特征,以学术理念散文化,感悟情感抒情化,来表述一个文化内心的丰富世界,行文风格新颖,文笔自成特色,有一定的人文美学价值。出版后,也受到了国内外有关专家与学者的好评。
五、《琦君的文学世界》本着以崭新的人文科学思维,从广漠的瓯越文化与琦君坎坷命运的时代背景,以及家学渊源,来提示其对琦君文学创作所起到的潜在效应,深化理解琦君文学成就的内在规律。从多维审野来研究琦君的散文以中国古典词境来表达人性人情人伦人道之美,蕴意着丰富的乡愁文化内涵;小说表述了她对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爱情责任、悲悯意识诸方面的人文关怀;诗词沉淀着中国古典美学精神,蕴涵着中国文化情感的意味。从整体上挖掘琦君文学内涵丰富的人文情感世界与文学艺术具有当代审美意义,并通过与现代作家的个案比较,阐释琦君文学艺术所具有东方人文精神与艺术美学价值。还从琦君的恩师夏承焘与丈夫李唐基对她的影响与交往进行了表述,揭示一些为人鲜知的琦君身世秘密。这是一部以探索琦君文学创作的地域文化与家学渊源的内因,和她的人生漂泊,流离颠沛的命运的外因,构成了琦君的文学创作内在动力与原创力,从宏观上研究琦君文学的理念,从微观上理解琦君丰富的情感世界,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阅读琦君的文化背景。这是一本结构严谨,见解独到的解读琦君文学成就,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与学术价值的专着。
六、《龙湾耕读文化》本著以人类文化学、传播学、民俗学、宗教学、建筑学等学科理论,从瓯越文化溯源到龙湾文化的发展过程,对历史上的龙湾耕读文化展开了全方位的探索。以图(摄影)文并茂的形式,结合龙湾的历史文化,分别从龙湾地域文化的地理自然、人文历史、耕读精神、山水审美、民居建筑、民情风俗、宗族宗教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从而全面概括了龙湾耕读文化精神,挖掘龙湾地域文化内涵。对龙湾整体的城市化建设规划,构筑龙湾地域文化精神,建设龙湾旅游文化,具有一定潜在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七、《大罗山笔记》这是一本作者对自己的家山,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情感的记录。大罗山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山,作者通过自已将近四十年来对大罗山的感受,在游走大罗山其间,结合家乡的历史文化特色,融和江南山水风格特征,抒发自己感知家乡山水文化与自然生态的美感,表述了自己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情感。全书是作者分别从自己对大罗山的游览感悟,历史文化,生态风物诸方面内容,来表达丰富的文化思想。全书行文流畅,感情细腻,语言高雅,学识渊博,视野多维,蕴意着丰富的文化与情感的内涵,具有一定的自然山水美学价值。读来语言清淡,哲理深刻,能够陶治性情,提高审美意趣,感悟自然美学精神。
(1)、1994年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中国上古文化与气功起源》学术专著;
(2)、1998年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松风絮语》文学散文专著;
(3)、2001年由远方出版社出版《池上楼笔记》温州山水文化感悟随笔;
(4)、2001年由北岳出版社出版《苔痕阶绿》中国物化审美随感笔记;
(5)、2004年由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琦君的文学世界》文学评论集;
(6)、2004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龙湾耕读文化》学术专著;
(7)、2004年由江西文艺出版社出版《大罗山笔记》文学散文集。
后一篇:神奇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