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砚图欣赏

(2005-10-26 21:41:15)
分类: 史海横舟
砚为文房四宝之一,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始以粗见雏形。
 端砚是古人磨墨的工具,故古人鉴赏端砚,首先看它是否发墨。而发墨的关键,在砚石的石质。 宋人蔡襄认为:发墨非易磨墨。在砚中生光发艳,随笔旋转,涤之泮然立尽,乃石性坚润能发起,不滞于砚耳。故识者以易磨墨为下墨(落墨),墨如油泛为发墨。砚之佳者下墨发墨二者相兼。清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劣石)率燥湿,渴笔饮墨,久用辄成镜面。惟水岩石停墨不乾,墨著笔端即起。积痕细薄,披之尽脱。以姜及浮炭片磨洗宿墨,复坚润如故。墨如云气蒸清,少研辄满。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秀而多姿。握之稍久,掌中水滋。盖所谓浮津耀墨,无价之奇者也。" 清人计楠在《端溪砚坑考》教人用轻敲砚石,辨其声响的方法,来鉴赏石质。他说:"石之嫩者,其声清远。嫩如泥者,其声静穆。东坡(苏轼)称其声磐,米史(米芾)称下岩石细扣之清越是也。惟老者声铿然,不发墨矣。"晚清吴兰修《端溪砚史》则记载:"石以木声为上,金声瓦声为下。木声拍拍然,金声珰珰然,瓦声玲玲然。……盖石润则声沉,石燥则声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