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如棋岁月似歌

(2005-10-21 21:08:59)
分类: 檄文和板砖
 
 前几天刀客点评了鸡围乱弹的砖客拍家和砖文,引来一片责讨之声,说我提倡拍砖之道,荒废正业,误导了基地市民的思维意识,实不足取。至此刀客对此一笑置之,砖文仅是围棋论坛的重要部份,别人误以为围棋站写手全是好勇斗狠之徒,动不动就怒目相向,板砖伺候,此乃偏面之见大错特错也。拍砖就象围棋中的打劫,如果一局中没有打劫,那么这一局棋将会变得索然无味,味同嚼蜡。越是经典的对局越是劫争粉呈,此也是不争的事实,无可否认。劫有先手劫,后手劫,缓气劫,宽气劫,连环劫,长生劫等等,而以劫取胜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而拍砖做为论坛文化的点缀根本不伤大雅也。也没有必要对此咬牙切齿,恨之入骨也。
 
 今为了以正视听,隆重推出棋文棋人棋事的系列点评。
围棋做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源远流长,搏大精深。世界各国也为了发展这门艺术而不遗余力的发扬光大。历史上有关围棋流传的故事也层出不穷,比比皆是。 请看基地人如何写出对围棋的钟爱和味道来呢,请大家为我洗耳恭听吧。
 杨老千的<歪批围棋>
老千将围棋中的俗语如其(棋)乐无穷”;有板(扳)有眼”,。“万劫不复”,千奇(棋)百怪”, 等等用歪批这一文学手法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真是达到神乎其神的地步,令人叹为观止,拍案称奇。此文已被多家围棋网站转载。好评如潮。
 杨老千的<围棋的味道很女人>
做为下围棋的人,对自己情有独钟的女人有时也会另眼相看,用围棋的角度来欣赏,所以看起来别有风韵。围棋仅黑白二色,黑代表女人乌黑的长发,眉毛眼睛。白代表那细腻的皮肤。老千兄恰到好处的用六个方面进行二相比较,真是独具慧眼。
最为经典的是论述是围棋可以一局一局不断的下,输了再来。而女人你不可能一个一个泡,输了就有可能输了你的全部,永世不得有翻盘的机会。所以泡妞要小心,情市有风险。
 圣手书生的 <我的网络围棋生涯 >
从这篇文章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对围棋的热爱程度,和在网络围棋中的甜酸苦辣,文中引经据典,头头是道,旁证博引,字字珠玑。对网络围棋带来了前所末有的方便感到由衷的赞叹,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好文。
 圣手书生的<围棋基地行 >
此篇诗文写来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读来是回肠荡气,朗朗上口。妙语连珠,百读不厌。屠龙斩将神乎技, 连滚带爬只为气。 利益攸关少亦谋, 精华已尽多堪弃。 将围棋要诀跃然纸上,纷纷菜鸟不顾身, 见了高手就献分。 输光大厅一声吼: 俺的臭棋没对手! 将棋手心态写得活灵活现。终局盘点赢半目, 得胜猫儿欢似虎。 众人高声齐贺喜, 心里开花嘴谦虚。哈哈妙妙妙。
 锡东刀客的<征婚启事(经典围棋版)>
本文作者忽发奇想,用六十来个围棋术语构成一篇搞笑的征婚启事,读来令人捧腹大笑,虽属搞笑之作,但还是显出作者颇具功力的文字驾驭能力,不得不叹服之,此文也被 四处转贴,在联众BBS精华区点击率达二千来次,确见欢迎程度不同寻常。
 锡东刀客的<围棋术语与流行歌曲>
此文虽寥寥数语,但却形象地用流行歌曲的歌名映射出围棋术语的所包含的深刻意义,生动而贴切,活泼而精致。此文曾刊登在专业的围棋刊物<<围棋天地>>上。
 “快刀老三”<布局之心法 >
此人虽为业余棋手,但写来仍具大家风范,对围棋布局的重要性具有不同凡响的认识。从不同的境界对布局这一围棋基础知识进行了一定的论证和阐明,结构严谨,语句幽默。不失为好文也。
 滕王 <老夫大战联众赖皮狗 >
下围棋中最难堪的就是碰到赖皮,此文就最真实的反映了碰到赖皮你如何用什么心态去应对,滕王不急不躁,和赖皮狗大战三百回会,终于大获全胜,得胜而归。总结了一条宝贵经验,对付赖皮你就要比他还要赖皮的心理战术。以其人之道还其彼身,才可稳操胜券 。
陶琴无弦的<烂柯社棋人弈事~~人头马 >
此文妙趣横生,网上网下的二种下棋的心态烔然不同,读来令人笑口常开, 忍俊不禁。如三伏天饮了冰镇啤酒,似酬似缪,酷畅淋漓,爽到极至。
 醉清源的<棋运 >
本文作者站在高度的人生角度,深刻剖折了世事如棋这一真理。并列举了古代现代几位著名棋手,往往一手棋的错误而改变了一生中命运的走向,胜者为王,败者为这一千古不变的真理。富含的人生哲理使你认识到从来时势造英雄,自古多情空余恨!冥冥之中,真有天意?啊。
 真龙可儿的<戏说围棋 >
此文用名人名言形象贴切的述说了围棋的生动性艺术性和大众性,和锡东刀客的围棋术语和流行歌曲有异典同工之妙,读来神清气爽,击节叫好。
以上各篇排名先行根据发贴前后来分,绝无高低之别,只能说各有千秋。另有几篇限于篇幅不能一一点评甚为遗憾,略表歉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