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年第2本书:《为历史学辩护——历史学家的技艺》

(2015-01-25 19:59:53)
标签:

历史

文化

    • 版 次:1
    • 页 数:170
    • 字 数:89000
    • 印刷时间:2006-7-1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印 次:1
    • 包 装:精装
  • 《为历史学辩护》中没有令人望而却步的理论体系,只是些娓娓道来的治史心得。这本小书被称为"年鉴派史学的宣言书",为后代年间学派所发扬光大的总体史思想、长时段理论等均可在此找到源头。
  • 作为一个认真地修剪历史枝条的工匠——这是他给自己的定位,年鉴学派的一代宗师布洛赫比很多人都要清楚,自古希腊以来,历史便承担着叙述即时发生的事件真相的使命,真实(无论它是否存在)是历史的最高价值。布洛赫从幼子无意的疑问(爸爸,历史有什么用呢?)入手,为历史的高贵价值作了一番慷慨激扬的辩驳,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历史与人类和时间的种种纠葛,并提出了历史的考察、考证等工作的方法论。书中没有令人望而却步的理论体系,只是些娓娓道来的治史心得。这本小书被称为“年鉴派史学的宣言书”,为后代年鉴学派所发扬光大的总体史思想、长时段理论等均可在此找到源头。
  • 以上内容引自当当

 

  • 《历史学家的技艺(第二版)》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9月2日)
  • 外文书名: Apologie Pour I'Histoire Ou Metier D'Historien
  • 丛书名: 当代世界学术名者
  • 平装: 165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作者:(法国)马克·布洛克 (Marc Bloch) 译者:黄艳红

    马克·布洛克(Marc Bloch,1886-1944),年鉴学派创始人之一,法国犹太裔史学大师。1929年,与同事吕西安·费弗尔(Lucien Febvre,1878-1956)合作,创办并且主编《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曾任斯特拉斯堡大学(1921-1936)、巴黎大学(1937-1940)、蒙彼利埃大学(1941-1942)等校教授。1943年,在里昂加入自由射手组织,成为抵抗运动的一员。1944年6月,被德国人杀害。著有《法国农村史》、《奇特的溃败》、《封建社会》、《历史学家的技艺》和《史学论文集》等书。20世纪末法国出版的《历史科学辞典》称他为“本世纪两到三位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或许,是他给予了历史科学的变革以最具决定意义的也最为持久的影响”。
  • 以上内容引自亚马逊

http://s13/mw690/001y2Spwzy6PsFTxVhyec&690

http://s1/mw690/001y2Spwzy6PsFTxbWw20&690

     这是一本很有“历史”的历史学著作。这是一本书也是两本书,因为这本书有自己的故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年鉴学派的创始人,因此这本书也被称为年鉴学派的宣言。作者用这本书回答了他心目中:历史究竟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我会选择阅读这本书也是出于对这个问题的好奇,另外一部分是出于对年鉴学派的好奇。

     关于这本书的内容我不想去过多的溢美,从出版至今已经有无数的人评价过了,无疑这本书在历史学中具有第一无二的地位。在这里我想说的只是他对我的启发。

     1、书背后的历史和作者的故事。

     这本书有两个版本,就像上面展示的,全名都是《为历史学辩护——历史学家的技艺》。前一个版本用了主书名,这个版本是作者的好友另外一位年鉴学派的大师整理修订的,后一本用了副标题,是作者的儿子在作者死后多年重新整理修订的,据说是根据“奇迹般”找到的作者的原稿,究竟哪个版本更权威,其实在我看来差别并不大。

     这两个版本最大的区别和价值,其实在两个“序言”,第一个版本是整理者“吕西安.费弗尔写的《有关本书手稿的一点说明》”他是作者的好友、同事,同时代的人,他以经历者的角度简单概述了这本书和作者故事。

     第二个版本是当代年鉴学派,作者和吕西安.费弗尔的继任者站在现代的角度去解析导读这本书已经评价作者对当代史学研究的影响。

     对照阅读这两篇可以称之为“导读”的开篇,对作者和他的研究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都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2、这是一本没有过多引用文献和资料堆砌的学术专著,当然作者本人认为这是一本关于历史学入门的导读性质的读物并不是学术书。之所以这样是尤其特定历史原因的,但是恰恰因为这样反而成就了这样一本言简意赅却又内容丰富原创的著作,全书不到十万字。在我看来这样的学术专著更值得钦佩,也因此更具有可读性,他是作者真正的“自我思考”,用的都是朴实无华的词语,全书没有大段大段的论文引用,也没有长篇的注释,在正文里作者说清楚了自己的观点。但是这并不表示这是一本浅显易读的书。

     3、选择这样一本书阅读我有些后悔了。多年来一直有一个疑问“历史有什么用?”听说这本书回答了这个问题,于是找来读。事实是对历史学没有基础的人用这本书做“入门”显然是不行的。我以为它很薄,粗翻的时候觉得每一章节的文字量也不大,但是真正读起来才发现信息量真的好大,几乎是没读几百字就要停下来好好想想甚至是查查别的资料,就这样还是读的昏头转向。这本书我还会再读一次,希望能有更多的收获。

     最后,总结几点收获:

     1、历史学是一门具有“诗意”的社会科学,它应该兼具美学的愉悦和其它社会科学的科学性。

     2、历史学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19世纪才把历史引入教学,才使之真正成为一门学科。

     3、早期的历史和文学是密不可分的。

     4、历史学家和历史研究不应该局限于“事件”,应该更多的着眼于人和当下与过去的因果关系。历史学家要走出书斋,更多的从现实世界寻找“证据”。

     5、历史学研究要区别于社会学、经济学和人类学,因此要找到它自身的准确定位,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学也可以借鉴使用。

     6、历史学在学术严谨之外要具有文学之美和大众传播的娱乐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