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底年初,就需对所做的工作进行一些总结与回顾,且要展望一下未来,做一些规划与安排。因了工作性质与公司结构再调整的原因,也就中国的保险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总结。基本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保险在过去一段时间得到快速的发展,并且被上上下下骂的体无完肤;二是中国保险切实快速发展的切实没有道理,理应被骂得体无完肤。
先说第一个快速发展和被骂。截至2012年的11月,中国保险业的累计保费规模达到了1.4万亿,资产规模达到了6.9万亿,着实是个大盘子。而对比银行同期的127万亿和证券A、B两市的19.9万亿,似乎又小儿科了。同时,保险发展过程中的模式问题、理赔问题等等,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呈现在了公众面前,发展与挨骂成为行业的一个最大的主题。
再说第二个没道理的发展与挨骂的必然。保险顾名思义应是以保障为先,是人们切实需要的东西。从寿险的意外、健康和年金理财等三个方向看,基本应该是大多数人无缘的。就意外而言,绝大多数人都存在这个意外保障的缺口,或者说,这个中国人最欠缺的保险品种,在中国如此严峻的生活状态下,依然的被欠缺着。黄灯都是生死线,何必在意那几百块钱呢,意外险应该买点;就健康险而已,中国基础社保和农合已经覆盖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的一些高附加保障,考验的是个体的抗风险能力(也就是财力),这个保障过多也无益,凑保险公司大数法则的大数而已;就年金理财等而已,在目前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未必就比你个人纯存储蓄、买国债强。有的人愿意借鉴国外经验,尤其是美国经验,但他们总是有意或无意的忽略对于市场的对比,包括人家的利率几乎为零了,而买年金产品能够避税的;人家医疗很贵的,不投保是要倾家荡产的;人家是负债经营靠信用生活的,而咱们总是多多少少有些存款,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还是有亲情在的。
说了上边的很多废话,其实结论就是中国人一定要买一点意外险,可以适当买一些健康险,而其它的就可以根据心情随意的免掉了。用这个算法,人身险规模在不考虑变动情况下也就1150亿了,与近万亿的人身险规模相差较大。由此看寿险几十家公司,号称的百万人员,是真真的用11个月忽悠出去8000亿的保费,何其壮观、何其伟大,若其中没有骗保,才怪呢,若能不挨骂,才更怪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