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的意境
(2009-03-02 10:14:44)
标签:
杂谈 |
接触高尔夫已经有了几年时间,但真正刻苦练习却时间不久,随着击打出的小球数量日增,对高尔夫的感悟也越来越多。或者说,现在我是已经将它融入到了我的生活,是周末所必须的活动了。总结这几年,确实有些感悟。
首先,身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大学毕业后就没有怎么活动过,随着年龄的日长,体重也在增加,原本就较弱的身体素质就更是在继续降低。当决定开始猛练球技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除极特殊情况,每周末都是要去两次球场的,而每次也是至少要在练习场击出400个以上的球。明显的,体重减轻了 5公斤,而且很稳定的维持在了70公斤,平时更是连个感冒都没有了。
其次,心境得到提升。高尔夫是个动静结合的运动,球场策略要求进行妥善布局,对不同打道要结合自身技术特点进行策略调整。挥杆瞬间强调紧凑、舒展,挥杆动作要舒展、而力量“三角”却一定要固定,对击打点更是要控制精准。一号开球要挑战距离,但却要将力量与技术进行完美统一,蛮力只能导致动作变型,为下一次击球带来灾难。“欲速则不达”在高尔夫球场内得到了充分诠释,球手需要不断的克制自己的欲望,以一颗平常心来处理每个球,这样长期的训练,也必然导致心境的提升。
再次,量的积累是质变的必然前提。不能否认很多人在某些方面是有着优势的,更多的人则需要通过努力才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高尔夫看似简单的挥动中,对技术动作却有着苛刻的要求。据球场的教练讲,现在中国几千万的高尔夫爱好者中,有多达90%以上的球手是高差点的,多年奋斗却难以破百。记得Vijay在08年夺冠后曾说过,他现在的1000万美元奖金是通过1000万次击球的练习才得到的。我用了10个月,击打了超过3万个球,确实的理解了许多开始教练就在教导的问题,比如力量三角、比如挥杆平面、比如握把方式等等。而看着一些常碰到的朋友1年来偶尔打打练习场,将精力完全放在球道上的表现,是深深的认识到了为什么伍兹在比赛期也是要坚持1小时的挥杆联系了,因为那些朋友们1年来几乎没有改善什么,还是100多杆,打个par已经是很高兴的,而我却可以偶尔抓个鸟了。练习场是提升的基础,打不好练习场是不可能下道就成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