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的反差和分辨率
标签:
镜头反差分辨率杂谈 |
反差通常指照片黑白之间、明暗之间的对比。分辨率是指在一定反差条件下,记录细节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反差大会有比较好的清晰度,图片中元素的边界清晰,所谓“泾渭分明”,看着比较舒服。但反差大的同时,常常会带来另一个问题:细节缺失,分辨率下降,这一点在做后期处理时经常会遇到,如下图:
片一是原始照片,反差较低,但人物细节表现很好。
http://s9/middle/54966694tc32d838495e8&690
片二是模拟胶片效果,反差高,看着很艺术,但人物服装、头发的细节损失较大,分辨率降低了。
http://s6/middle/54966694tc32d8a0c09d5&690
细节可以表现丰富的影调,所谓白中有白,黑中有黑,在灰度层次中绵绵不绝。但在镜头设计时,反差和分辨率通常需要找到一个平衡,有时也很难取舍。
镜头的反差更多的决定了成像的清晰度。人们开始发现相同的分辨率下反差高的镜头往往得到了更高的肉眼清晰度,这种镜头人们称之为“锐”,Nikon在专业领域里就是以“锐”著称,很多人认为尼康镜头出片如刀刻般的锐利,即使如此。于是镜头就有了软、硬之分,高反差镜头称为“硬”镜头,低反差镜头称为“软”镜头。
问题在于镜头的制造中同时达到高反差和高分辨率似乎非常困难的。设想一下如果有2支镜头拥有相同的肉眼清晰度,那么相对“软”的那支镜头肯定分辨率要比“硬”的这支要高,也就是说在进一步放大后“硬”镜头由于分辨率的低下会导致肉眼清晰度迅速降低,而低反差软镜头照片在放大后会觉得肉眼清晰度降低不大,同时由于软镜头记录了更丰富的层次,使照片增色不少。
http://s2/middle/54966694tc32db8990b61&690
相反的情况是:
http://s10/middle/54966694tc32dbbfcef09&690
而所谓的“狗头”通常表现为:低反差、低分辨率
http://s4/middle/54966694tc32dc0797df3&690
我们都希望拥有一支高反差、高分辨率的镜头,但通常是做不到的,一般来说,只能在达到人们接受的反差条件下,尽量提升镜头的分辨率,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德国的徕卡、蔡司镜头牛就牛在这里,反差很舒服,同样影像细节也很舒服。
http://s5/middle/54966694tc32e0d6a4a94&690
尼康有一只很牛的定焦镜头AF28/1.4D,这支镜头据说可以达到媲美德产镜头,请看下图的对比:
http://s7/middle/54966694tc32ddbc0ce26&690
左侧是尼康大牛广角镜17-35/2.8拍的,右侧是28/1.4D拍的,很明显,右面这支镜头无论是反差还是暗部细节都明显强于左面。
顺便说一句,尼康28/1.4D据说二手市场价格已接近2万。
很多现代镜头,反差做的都不错,但仔细看暗部细节一塌糊涂,所以说一分钱一分货,选择镜头我的观点: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当然评价镜头也不仅仅看反差和分辨率,还要看畸变控制、边界成像、色散等诸多因素。
本文参考了《大众摄影》阿莫西林“初略谈谈镜头的分辨率、明锐度和反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