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课堂导入
(2013-12-18 15:24:32)分类: 教育随笔 |
一、课堂教学导入的意义
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导入这个环节中,方法应别具一格、标新立异。让其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
课堂教学导入是在于引起小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小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课程教学的学习。因此,我认为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上应遵循时效性原则、整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等。
1、时效性原则
新课导入要有生命力,就必须有时效观念,注意减少无效益的时间,以提高新课导入的教学价值。对于新教师而言,我认为最为致命的就是这一点,上课经常喜欢重复说一要求,生怕学生听不明白、听不懂,而这样往往是事倍功半,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又让学生觉得老师啰嗦、索然无味。因此,为使新课导入更有成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走向,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努力使新课导入具备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特色,并能有效击中学生的兴奋点。
2、整体性原则
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强调综合性、人文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生活经验构成了一个整体。一节新课的导入既要有教学的整体观念,也要有知识体系的整体观念,还要有学生的整体观念。那种凭教师自己的兴趣而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的新课导入是没有积极意义的,学生会觉得每节课都是同一模式,会觉得越来越无聊,渐渐失去对这节课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3、针对性原则
4、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画画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处在儿童期的小学生,如何引导和提高儿童的绘画水平,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是我们应当重视的问题。根据儿童心理,在上课时马上抓住学生的心,以“激趣”导入新课,就能有效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导入新课要着眼于兴趣因子的渗透,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