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百姓与中医的和谐之旅

(2010-04-28 11:03:40)
标签:

徐文兵

国学堂

杂谈

分类: 来自生活

    最近在网络上下载了很多徐文兵老师在中国之声和梁冬一起做的《国学堂》中医太美节目,并推荐给很多人。

    那天,他们跟我说在北京某个卫视频道也看到了徐老师,我跑去看,也是在讲黄帝内经,但看了一会发现自己竟然坐不住。原来,看电视的时候眼睛睁开,可观察的东西太多,分了耳朵的精力,神儿跟不上,所以觉得枯燥。另外可能就是形式的问题了,北京台的节目是电视节目,而《国学堂》是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所以,徐老师慢条斯理的讲述分外使人安定,再加上梁冬的插科打诨、时不时问一个无厘头的问题,互动性良好,徐老师的幽默智慧显露得更充分,节目听起来不那么枯燥。

    可能有人就要说了,好的东西,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到底是先挑剔它的形式呢,还是更关注内在呢。徐老师讲黄帝内经,是告诉你长寿的方法,你自己应该上赶着去听,而不应该在这里挑剔。

    的确,道理很对。但为什么逆耳的忠言,为什么我们却还总是听不进去,或者貌似听了,却记不住,改不了呢?其实,很多时候是形式的问题。那些语气温和,循循善诱的,我们愿意听,那些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我们往往不愿意听。忠言本身有问题吗?但错误的形式和我们错误的心态,导致了好事变坏事了。

    关于接受逆耳的忠言的问题,我也一直在自我检讨,别人给你提意见是自己的福分,要抱着开放的态度去听,自己与提意见的人是不同的人,抱有不同的观点,徐老师说的“和为不同”,首先不同是必然的,但是抱着“和”的态度,寻求对彼此有益的东西,才能达到“谐”,就是产生共鸣,于是就“和谐社会”啦!

    所以,中医作为一项这么好的方法论,老百姓要主动学,而中医若想发扬光大,和老百姓的“和谐”互动是少不了的,注重形式也是必要的吧。

    最后,祝徐老师能上更多节目,撒播更多福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