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春是梦想的代价

(2012-11-04 20:40:03)
标签:

杂谈

青春是梦想的代价
-写给又长一岁的自己

 

那一年,她22岁。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一段异国求学的路。

起初的日子比想象中过得平坦,因为从小比较独立,所以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她很享受每天早晨和当地人一起挤火车,听他们聊天,感受他们或看报纸或吃汉堡的生活方式,觉得一切都很和谐。即使每周要走很远的路去买菜,到了超市总挑最便宜或者快到期所以有打折的商品买。她也可以自得其乐地用有限的食材做丰富的午餐,然后带到语言学校和同学一起分享。语言班的学习紧张、充满挑战,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很紧凑,也是因为这样,她认识了一群朝夕相处,无话不谈的朋友,这些朋友成了她澳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很快,当新鲜感殆尽,学业压力越来越重后,她开始无所适从,她开始烦躁,厌倦了每天一成不变的繁重的学业和艰辛的生活。失落感,思乡的情绪随之而来。但,苦,她一次也没有跟家人提。家人和朋友从她的字里行间往往看到的都是阳光灿烂和偶尔的几句自嘲式抱怨。她做兼职,努力学习拿奖学金,最困难的时候住过朋友家的车库,身上连买机票回国的前都不够,在和家人通话的时候她还是忍住眼泪说:“我自己可以想办法”。

和别的留学生不太一样,她的第一份兼职工作不是在餐馆洗盘子,也不是到商店买东西。在一次世界传媒峰会上,她作为业余记者采访到了几位出席峰会的政要,因为一篇报道非常幸运的获得了一份记者的工作。不用坐班,每周做一个专题,赚的钱就够一个星期的生活费还能有点结余。慢慢的,她的工作量不断增加,从小记者开始,到主笔,再到执行主编。她频频出席一些社区和政治活动,也因为这份工作结实了更多各行各业的朋友。那时候她一边读书,一边兼职做记者,周末还要做一份老师的工作,生活规律而充实。

硕士毕业后,她顺利的获得了一份本专业的全职工作。第一次带薪休假那会儿,她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觉得好不习惯,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满足。这份工作很适合她,她做起来得心应手。教学上,不但得到学生的喜欢,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管理上,她的工作方式得到了同事的认同。由她主管的项目很快的发展,在领导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下、在同事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这个项目很快得到了州长和教育部长的重视,人民日报海外版还在头版头条专门报道了这个项目。正在她的事业稳步发展的时候,这个倔强的姑娘执意决定要回国。朋友们都很费解,也为之惋惜,只有她自己知道真正的原因。但她不后悔!

她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就好像那年她突然决定出国,偶然的认识了闫老师,意外的获得了那份全职工作......王老师说:姑娘,这不单单是因为你幸运,而是因为你的性格,你的人,这是你的福气,你身边有那么多值得珍惜也愿意帮助你的朋友。生活中,难免遭遇这样那样的不愉快和不幸运,你之所以没有被打倒,是因为你有杂草一样顽强、不服输的精神。

今天想来,从小到大,她有很多次机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可她并没有。有一种奇怪的力量在牵引,看不到未来,未来却早有安排。

再次回到澳洲后,她的心从浮躁又恢复到很平静。她鼓起一百二十分的勇气去迎接自己接下来要面临的新生活。勇敢去尝试,去追寻新的未知。

转眼五年过去了,昔日一起在这片土地上奋斗过的兄弟姐妹,很多都离开了。留下的,大家像亲人一样,不常在一起,却都在彼此心里。

五年的时光,把一个懵懂的小姑娘雕琢成了一位迎风仰头勇敢迎接风浪的战士。她依旧胆小、怕黑,偶尔也会无助、会难过,会感到自己的渺小。然而,这时的她已经学会了含着眼泪微笑,误解和不公来的时候付之一笑;遇到困难咬紧嘴唇忍住泪水先想办法,而不是无助的站在原地等人来救。

 

青春是梦想的代价。

梦想,在远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