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生活:第N>5次搬家

标签:
澳大利亚留学刘芸墨尔本生活记录旅游 |
分类: 留学路 |
回到墨尔本,这已经是我来澳大利亚以后的第N>5次搬家了。
真的很累。
国外的生活真的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那么的光鲜,怎么说呢,只能是有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吧。
我不知道那些“大款”“高官”的孩子在这边都是如何生活的,也没时间去调查。但身边一些“小留学生”们的生活确实让人“羡慕”,确切的说应该是感慨。呼朋唤友,拉帮结派,吃喝玩乐也许是90后,或者说85后的特制。他们比70后,80后更有气度,更“豪爽”。
也许是国内的生活越来越好的缘故,越来越多的孩子放弃高考,走上了留学这条路。
我没有资格去讨论别人适合不适合背井离乡,也不应该去讨论别人的生活。
走好自己的路,那是我唯一可以做的。
常常幻想,如果我要是在这片土地上出生,那该多好啊。那现在我也不用那么费劲的想要留下来。
或者说,如果我再早一些来到这里,那也很好,至少很多事情会变得容易一些。
有时候觉得特别的无力,无助,甚至是凄凉。
特别是一个人走在路上,寒风卷起路边的落叶,凉意肆无忌惮的侵占你的全身的时候。
昨天,我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领到第一份工资。
虽然只是个代课老师。在家附近的一所中文学校代了3个小时8年级的中文课。
内容相当简单,因为过去实习的经验,课堂的掌控和课堂管理都还算游刃有余,可是,当我用自己的第一语言去给孩子讲课的时候,我竟然觉得别扭。因为不习惯,找不到准确的课堂用语,反倒第一反应是用英语怎么表达,而我们的要求是坚决要给学生一个中文环境,即使他们讲英语,你也必须回答中文。当然了,这里我不是想说自己的英语多好,只是当人养成一些固定的语言后,突然要完全转变,去适应这个环境,有一点不自如。
教中文和教数学英语的感觉很不同。当然了,我第一次给孩子们上数学课和文学课的时候也是觉得不自在的,甚至都不知道要怎么开口,观察了一段时间以后,加上与所学知识的联系,逐渐也就找到了自己的方法。我相信,中文课也是一样的,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和总结,加上不断的练习一定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只是,以后我必须做好不同语言文化和环境的转换,也应该向有经验的人多学习,特别是在中文课堂的Engage Students方面。
因为放假,比较有时间。于是报社那边我不光要担当特约记者,现在还开始学习广告销售。这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如何用智慧去说服别人买你的广告,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你还是个小黄毛丫头。如何拿出勇气去打那第一个电话,如何去面对别人生硬的拒绝,这无论如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做这个,但现在我想试一试。
Boxhill的新家
我的小阁楼
厨房
刚来第二天就遇到小房东Osker的21岁生日Party
有人做了红烧肉哦~ 我吃了好多呢
有卖相吧,有看相的羊排。
集体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