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江水暖鹅先知&接受贵州都市报记者采访的纲要

(2007-09-28 13:34:58)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校园生活

分类: 留学路
春江水暖鹅先知&接受贵州都市报记者采访的纲要
carl从堪培拉传来的图片  格里芬湖里的黑天鹅和丑小鸭
春江水暖鹅先知&接受贵州都市报记者采访的纲要 
也??还有两只小鸭子呢?走丢了?
春江水暖鹅先知&接受贵州都市报记者采访的纲要
真漂亮像画一样,今天他又去赏花了,昨天看新闻看到好多郁金香开在广场还以为是墨尔本呢,结果一看是在堪培拉,好一失望呢。
 

"海外贵州人"的采访提纲

一、您的真实姓名,家乡所在地?您现在所在的国家(或您曾去过的国家)?何时因何事而去的这个国家?在这个国家的时间?

 刘芸,铜仁市,澳大利亚墨尔本,2007年8月16号清晨6点,因为留学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到10月16号就整整2个月了。

二、刚开始到达这个国家时,感受是怎样的?内心能否接触这个国家的一切?如果不能接受,您接受和排斥的又是什么?请说出原因。

当飞机到达墨尔本上空的时候,清晨6点,我看到这个金碧辉煌的城市,清楚得记得当时的感受,面前就像是一座金矿等我去开采。因为在来之前已经通过网络,或者朋友的朋友了解了很多这里的情况,天气,人文,消费大致有一定的了解,到了后又有朋友的帮助所以很快就接受了这里,开始的时候自然是很新鲜的,到处逛到处拍照,可是每每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就很失落,感觉这里很美,可是什么也不属于我。正如所有刚到的朋友一样,我买最便宜的东西,总是在价格后面总乘以6。5,再决定是不是要购买,有时候很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选择放弃家里舒服安逸的日子跑来这里,过贫民还不如的生活。为了买一个星期的菜,跑大老远到VICTORIA MARKET买一大堆甩卖的东西,然后还得意得不行,会因为买到打折得很厉害的商品而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对于我这样刚来不久的留学生真的很难去接触这个国家,因为语言课程排得很满,所以我还没有机会去打工,在家也都各自关在房间不怎么接触,出去除了买菜都没有什么机会跟人说话,但你买菜也不能总站在人家旁边练习口语啊,但是我每天上学坐火车的路上都会去听当地人的聊天,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只能只言片语的,根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仍然觉得很有意思,外国人面部表情很丰富,表现力很强,总能被他们感染到,我不得不说澳洲人的生活真的很清闲,安逸。在街上有时候会看见那些人走着走着突然笑开的人,开始会觉得神经有问题,慢慢的也能体会他们单纯的快乐,甚至开始羡慕,想要融入他们的生活。

三、在您看来,贵州人在海外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和所有留学生一样,我想第一是语言上的问题,第二是经济上的问题。

语言是在这个国家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工具,开始的时候我根本不敢开口,因为怕一开口随之而来的语法问题,或不知道怎么表达而被别人笑话,但事实上这里的人都很好,很热情。我刚到那个星期,男朋友为了锻炼我开口说话,让我去买40分一个的冰淇淋,当时我涨红着脸,看了好久那个单词要怎么说,还一直在心里念叨,生怕说错,现在想想在这边生活真的不是很难,想买什么超市进去自己选,选完拿去交钱就完事了,但这只能说生活没有大的问题了。

去超市买东西,买完他们总会问你是用塑料带还是用环保带,开始我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后来慢慢的也就明白了。

语言,对于留学生来说尤其重要,我现在的语言课程正是给自己将来硕士课程的一个缓冲,事实说明在语言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对于以后的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虽然这里大多都是中国人,但我尽量人和其他国家的朋友接触,一旦我们的朋友群里有一个外国人,自然在聊天的时候必须用英语,这样强迫自己适应这个环境对我的帮助还是比较大的。现在我刚刚结束了五周EAP2的课程,接下来会接触更多学术上的东西,这也是我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生活中的东西比较好克服,比如一个专有词汇你实在不会表达用其他加以解释也就明白了,学术上可容不得这个。这里的人对学术的态度绝对是严谨的,我们写的报告绝对要求用自己的东西,而不再是想国内论文一大抄的情况,想想自己大学毕业时候的论文都没有现在这样一篇1800字的报告麻烦。

经济上的压力其实并不在我,目前我刚到这里,家里也是尽量的给我支持,出来读书我深深的清楚家里的压力比我大,昂贵的学费,房租还有生活费用。每当我思想上开始懒惰,就会想想出来读书多不容易,想想家里辛劳的父亲,然后鼻子发酸,最怕的就是完成不了学业让家里人失望,对不起他们的支持。

四、请说说您在海外经历的印象最深刻的故事(细节真实而丰富)?这个故事给您的感受什么?

墨尔本的交通其实再简单不过了,只要你在维多利亚,拿着一张车票就可以乘坐所有的公交车,电车和火车。路线也都是从市中心向周围延伸开来,可我却总是因为坐错车而烦恼。起初的时候,我因为不会看站排,根本不知道这是去哪的火车也跑上去,结果到了一个从没见过的地方,又只好再坐回去。有几次我都是,不管是去哪的火车,反正是到我要去的方向的就跑上去,结果坐错了站,有一天一连坐错3次,弄得我哭笑不得。有时候呢,这些火车根本不在小站停,好几次都这样。有天早上我赶着上学,结果那火车居然没有在我学校那一站停车,我就眼看着那火车一站一站的离开,心里急却又没有办法,等到了学校连老师都拿我开玩笑说:“Joanna,你又迷路了?”我只好无奈的笑笑。昨天又是这样的,从市区回来的火车居然没在我家这站停,而且她也没有任何的提示,一过就是七站,开始想过一站就算了,我走回去也没有关系,结果后面的小站一直没停,天都快黑了,我才终于下了车,结果下车一看后面就是个坟场,一片看过去全是墓碑吓得我眼泪又来了。终于上了回去的车又害怕起来了,我不知道自己现在在什么地方,是一区还是二区,最近墨尔本查票很严格,我持的一区的票万一跑到了二区,被发现很严重的。正在我担心的时候就上来了一群查票的人,我根本就不敢看他们,也许是已经下班了,他们只是站在后面聊天并没要求要看我的票,我才在忐忑不安中回到了家。

想想自己都觉得好笑,还好这里的公共交通比较便捷,错了再回去,最多耽误点时间,我想慢慢的我会习惯,也了解更多的。

五、在海外,您的生活方式都是怎么样的?和在贵州相比,区别在哪里?

因为从高中开始爸爸就已经注重对我独立生活进行培养了,所以,出国他们并不是特别担心我在生活上的问题。事实也是这样,我会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说实话,我感觉这里和家乡比没有太大的差别,各有特色,贵州虽然并不富裕,但那是我来到世界上的第一个家,生活了20年的地方。这里呢,虽然才来了2个月,但我还是比较喜欢的,这里的海很蓝,天也很蓝,当地人大都很和善,乐于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人们在上下电车的时候都要跟司机很有礼貌的笑笑说声“谢谢”。

六、在海外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您觉得自己改变最大的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改变?您的海外朋友喜欢和您交往吗?他们对来自异国的您是如何看的?

更加勤俭节约了,也更会生活了。现在花的再不是人民币了,自己也越来越大了,理解了父母赚钱的不容易,来到这边,我的朋友大都很节约,所以大家也就习惯了。海外的朋友都很喜欢和我交往,认识了很多新朋友,韩国的,泰国的,斯里兰卡的,新加坡的,也有当地的。他们都觉得我很热情很活泼,喜欢吃我做的中国食物。

七、假如回国后,您是否还能适应贵州的生活?为什么?

正如前面说的这里和国内区别不大,而且我的适应能力很强,怎么会适应不了呢。

八、贵州的文化心理与您所在的国家的文化心理最大不同之处在哪里?您是如何从一种文化心理过渡到另一国度的文化心理的?

贵州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大多数人还是每天辛劳的为生活而奔波,很少注意享受和锻炼身体。这里的人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他们都很悠闲,他们很懂得天气好了要出去旅游,和朋友来个聚会,虽然不富裕也要每天保持笑容。街上,公园总能看到锻炼的人,有的小跑,有的踢球,有的在树阴下享受阳光。每天看到那些笑容可掬的老人我就很羡慕,这里两个白发老人相互依靠的情况很多,政府会给他们很好的照顾,即使没有儿女他们一样活得没有负担。

九、中国人在别国的困难,很多人认为是一个"融入"的问题,由于受文化、语言差异的影响,这个"融入"或者"自我调节"过程会显得比较困难,您对此是怎么看的?您是如何解决这个"融合"

融合对于一般的留学生来说,我认为相对比较困难,作为“穷”学生很难和社会高层接触,很难真正容入当地人的生活。来之前有朋友建议参加教会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交接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也可以有多点机会练习口语,现在看来并不完全是这样的,这里的教会很多,刚来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选择,很容易误入圈套,再加上我们本来没有宗教信仰,只有慢慢的去了解,如果可以接受再从长计议。总的说,去教会还是可以认识很多朋友的,但一定注意谨慎选择。对我来说,因为位置没有太大的改变,从学生到学生的身份不会给我太大的心理不平衡因素,所以尽可能的利用这段时间去接触和认识这个社会就可以了,并不期望要达到某种程度的融合。

十、对想来您所在国度的贵州人,您有何建议?

小留学生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出国绝对不是意味了来享受,不要把期望定得太高,用平常心来看待你将要面临的生活,只有全力以赴,才能百战不殆。建议最好在国内就学会做饭,剪头发。这里在外面吃饭还是相对比较贵的,而且每天的学习压力很大,有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为什么要学剪头发呢?女生还无所谓,长就长吧,男生尤其重要,因为在这里剪头发很昂贵,而且你还未必会满意,以我看拿给他们来练手,还不如自己来。当然如果你有很多的钱,那又另当别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