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Ovi是谁的互联大门?

(2007-12-13 01:07:34)
标签:

it/科技

     诺基亚“完全互联生活2008”大会上,诺基亚全球副总裁邓元鋆再度强调了诺基亚的互联网转型战略并将全面负责在NOKIA手机在华业务,与来宾分享了诺基亚在互联网领域的未来愿景。对于这样一个转型的解读应基于这样的一系列数字:现在的中国有1.3亿用户在使用诺基亚的各款手机;截止第三季度,诺基亚总共在中国销售了5050万部手机;“维信”(WidSets)这个仅推出一年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已经在全球有120个国家的用户在使用其服务,注册用户达到400万中国注册用户已超过110万。
 
     正如邓元鋆所说的那样,在全球范围内,没有任何市场能像中国市场一样凸显移动性和互联网的融合,40%手机渗透率远远领先于传统和固定互联网14%现状,中国人对于手机需求增长速度高于有线互联网的速度。由此,对中国数百万互联网用户来说,移动终端将成为上网的首选工具,他这样解释。这样的用户领先速度和手机的较高的民众渗透率数据也是电信运营商经常拿来与固定有线的互联网用户比较的常见的方式以凸显其成长性和潜力。但是请注意,邓元鋆说的是对于已有的互联网用户来说,手机是便捷的入口。请不要误解为所有的手机用户都正在使用和即将使用无线互联网服务。我想这样严谨的说法足以看出nokia在进军互联网服务提出转型口号时谨慎的态度。
 
    那么Ovi是谁的信息互联之门呢?
 
    按照邓元鋆所表达的,互联网用户是个整体,包括传统PC接入和手机接入,通过手机终端进行互联的用户是其主要目标,这其中包括
 
    1。十分熟悉和习惯使用PC的互联网用户的随身的信息和交流需求被充分挖掘,而形成的这些用户平滑过渡到手机入口接入网络,这些用户一定是城市用户为主,而且早已拥有手机,终端消费习惯相对理性成熟,只在任何PC不方便的时间和地点,比如等候时间中、交通工具上、临睡前 马桶上等。这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用户属于该类用户。孙正义称日本情况所谓手机是互联网的机器正是这样用户状况才可以这么说。相信有电脑可上网的家里和办公室,甚至每天有一半时间是跟电脑打交道的你我都不太会费劲使用手机去浏览网页和跟同样情况的朋友用手机里的聊天软件交流吧。
   
  2。新增手机用户的互联体验,即初次拥有手机的新用户的移动互联服务使用,随着中国移动运营商不断推进农村移动市场的开发,将有更多乡镇甚至村级农民用户使用手机,他们是完全新增的手机用户。还在揣摩为啥这玩意没有线就能通过村边的塔就能跟另外一个村里的人说话呢,对于无线互联的服务的需求我认为不会有多么强,通话还是主要的。但是其中的20岁左右年轻人,看着音乐手机、动感地带那样5花8门的电视广告会有一点点动心,然后尝试着用用数据业务和无线互连的服务,他们就是那些新新新新新来的吧,而他们大多没有电脑没有网线也很少有WEB上网体验。
 
  3。介于两者之间的是有过初级的www经历和体验,大体熟悉互联网却不能经常固定上网的人群,他们知道门户网站、有QQ号码、也会用百度搜索,但是没有一台可经常上网的电脑和环境。这时候他可能会买一个能安装移动QQ的手机,偶尔上一下看看有没有人跟他说话。也可能上一下移动梦网,看看有什么铃声下载。再强一些的甚至可以手动填加免费WAP站的书签,为上了这些站不收钱而很高兴。而他们才是真正的无线互联的新希望。
 
  4。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有一群人叫做爱好者或者发烧友,从PC硬件时代到手机终端,从互联网任何新应用到手机平台上任何新功能,总会有一群人围绕着他们。看看那些手机论坛,从硬件到系统,从软件到服务,他们发现、共享、交流、评测,这些人有专业的从业者也有业务骨灰级爱好者。因为他们很多服务更加完善很多应用更加开放。  
 
    我想Ovi一定将中国用户进行差异化的特征区分,认识并找到最易接受的用户,打开其手机的信息互联之门。NOKIA此次提出了开放创新战略引领移动互联发展,新战略涉及到科技、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并致力于整合供应商、行业合作伙伴、学研机构以及消费者的力量和资源,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新的无线互联生态环境。诺基亚同时宣布,“设计我的完全移动互联生活——诺基亚互联网手机设计创意大赛”正式启动,体验了重视用户需求与强调用户互动的宗旨。nokia多媒体业务部销售和渠道发展副总黄伽卫表示Ovi通过为普通消费者提供具有易用性和持续性的操作界面,将手机、电脑和互联网环境轻松地融为一体。从个人导航服务、音乐和游戏开始启动Ovi服务,下一步是提供一种更加整合的体验,陆续推出完整的Ovi环境和新的服务。
 
  科技以人为本,互联以入口为本。这个入口可以是浏览器、可以是客户端、可以是内置系统应用、可以是任何的无线互联形式实现用户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和分享为目的手机上的无线数据服务形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