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线音乐乱局将如何蜕变?

(2007-11-27 22:21:55)
标签:

it/科技

无线/音乐

12530/彩铃

    上周末参加了一个无线音乐的论坛,大家都用"冬天" "寒冷"这样的字眼形容当下的无线音乐市场。在传统SP业务整体大滑坡的背景下,移动增值业务中的音乐类业务也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但是有很多人对于音乐业务还都有着不灭的期望。毕竟,相对其他增值业务,至少音乐产品是有真实的用户需求的,音乐无论在哪个介质平台上都是人们需要的产品而且受众广泛,潜在用户巨大。所以与会的同行都在呼吁和试图振奋行业气氛,虽然这样的呼吁和振奋有点悲情的感觉。
 
    无线音乐其实只是数字音乐的一个分支,指在以手机终端和移动电话网络平台上的音乐产品的创作、数字合成、加载、分发和销售。简单说是在手机上能呈现的音乐类型和方式,通俗地说,通过运营商和SP提供的彩铃(CRBT)、铃声(RING)是大家熟悉的方式,还有用户用数据线、红外、蓝牙从电脑或者和其他手机上倒到自己手机上的音乐文件,这些都是无线音乐或者叫手机音乐。对于无线音乐的概念每个手机用户不用过多解释都会理解,从NOKIA8210那样的16进制的单音轨的滴答滴答的的音乐发展到4和弦、16和弦、64和弦、真人原声到今天的跟PC里播放器没啥区别NOKIA音乐手机和索爱的WALKMAN手机。手机音乐其实一直在我们每个用户的身边,只是随着终端的升级手机音乐的表现力越来越丰富,随着手机音乐播放器的升级手机音乐与PC音乐越来越没有区别了。在03年起运营商利用语音信道冗余和闲置空白推出了回铃音(Coloring Ring Back Tone)业务,移动叫彩铃联通叫炫铃小灵通叫七彩铃音,丰富了手机音乐的内涵,这时候起大家开始把与手机有关的音乐统称为无线音乐了。
  
    04、05年无线音乐是个大的增长年,《童话》《老鼠爱大米》《猪之歌》《两只蝴蝶》《不得不爱》《快乐崇拜》等一大批歌曲获得了大丰收,无论是在彩铃排行榜上还是广播中铃声推荐的广告上,有象滚石这样专业的唱片公司制作也有草根网络歌手创作然后签了飞乐这样的小公司。各SP在一个歌曲刚开始有流行趋势时候密集地同一时期的联合推广使这些歌曲在无线平台上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唱片公司发现在互联网免费音乐冲击导致传统的CD销售大量萎缩的情况下在无线音乐上却能获得实在收益,而且那么多家SP都在通过自己的媒介渠道推广歌曲,有收入也有推广。唱片公司很高兴,SP也很高兴,运营商也高兴了。可在06年和这个即将结束的07年,无线音乐的整体数字却在下滑,原因在哪里?
 
    无线音乐运营中大概有两种策略,一个是先进策略,一个是跟进策略,前者是第一时间发现并签约运营推广,后者是根据既有榜单状况和排名提升趋势签约运营推广。在04、05年,当一首歌曲有流行趋势的时候,一首歌曲多家SP同时签下来在比较集中一个阶段跟进推广,既持续炒红了歌也获得了不少收入,这样的规模效应对于无线音乐大盘子来说功不可没。不过SP们有了小心眼,如果独家授权歌曲的无线收益则可独享了,所以SP开始尝试独家授权发掘新歌垄断源头,唱片公司因为有的SP数据不透明和克扣收入也与SP有不少矛盾,独家授权则要求SP给保底和预付,手机唱片和无线首发这样概念出来后,这种情况更是严重,SP们开始争夺和抢占新歌资源。这样的争夺导致SP各自为内容成本付出很多。SP对于彩铃排名的位置运营争夺愈演愈烈,各自使足力气自消费刷榜将自己获得的授权内容冲到榜单前列,而获得更多的自然流量的下载机会,联合推广的现象基本没有了,版权也都分散在各SP手中,所以06年没有了以往的整体红火局面,而是各自为战。
 
    运营商也自然不会甘心原15%的收益而旁观SP争战无线音乐这个大蛋糕,“信息专家”亲自介入到无线音乐运营并将其列入到数据业务的KPI考核中,中央音乐平台高调推出并开始直接与唱片公司合作5:5分帐,欲架空SP的内容资源使无线音乐渠道扁平化,打击SP自消费行为和规范SP媒体推广。移动中央音乐平台从内容源头要控制音乐内容,并在各省的彩铃12530网站统一套嵌中央音乐平台版块,联通也跟着移动自己要做10155中央平台,并停止SP的分省申报,然后是电信的中央爱音乐品牌。带有SD和MMC卡手机终端普及,PC--手机的用户DIY无保护内容平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SP的无线音乐堪称内忧外患,缺乏合力情况下06年起无线音乐市场整体出现下滑,SP们发现06年无线音乐没挣钱甚至举步维艰。
 
    无线音乐是个偏正的词语,指在手机这个数字渠道平台上的音乐,本质还是音乐,或者严格说华语流行音乐。涉及到流行音乐的创作、流行、推广、销售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产业链条上的唱片公司、媒介、渠道和用户。每年华语地区的大小唱片公司专业制作推出的歌曲不下2800首,还有草根创作发在论坛上的歌,总计将有3000首以上的歌曲,而每年能流行起来的音乐大概30-50首甚至更少,看看百度的TOP500中每年的新歌上榜比例大概可以印证这个数字。而产生经济价值的正是这样的几十首歌曲,极端的二八市场理论。而音乐这个产品是个感官产品,一首歌是否能流行是否能产生规模价值,它是否在这几十首年度流行曲当中?而中央音乐平台将从内容源头要控制无线音乐,但是根据现在的情况看,无论移动还是联通介入并独自控制和垄断内容,缺乏了SP们合力推广下无线音乐规模并没有增长也没能产生长尾效应,在内容领域运营商也不可能覆盖到所有的内容来源。推广渠道更不如众SP们立体和丰富。SP们在做着各自的突围,华友收购的唱片公司就是要从上游获得资源控制力,各门户网站的SP有自己的媒介推广资源,毕竟互联网是个越来越重要的音乐媒介,他们开始在WEB音乐和无线音乐进行整合,还有和音乐类视听网站进行合作的SP,现在的无线音乐市场就是名副其实的乱战局面。
 
    这样的乱战局面将持续多久?无线音乐将如何蜕变?
   
    个人认为,无线音乐一个大的趋势是与在线音乐的融合,这种融合一方面是手机音乐与互联网音乐的在内容和流行度的融合并提供从WEB界面到手机的内容下载服务;一方面是无线音乐随着网络改善将提供从手机在线视听到下载到手机本机的数字版权保护(DRM)音乐文件和设置为彩铃形成一个闭环的无线音乐的产业链条。前者是内容和流行特征的跨平台高度融合,后者是无线平台的用户体验的顺畅性高度融合。
     这样的融合将有可能加快和促进数字音乐技术版权保护的正版化进程,而事实上SINA乐库已经在第一种融合上迈出了自己的步伐,腾讯也在数字音乐保护上做出了自己的选择,Q-ZONE的背景音乐需要付费设置,是第一个BSP空间服务的数字音乐保护提供商,并与其他QQ的虚拟产品一样获得了用户的认可,QQ-music也部分歌曲付费才能进行下载。音乐视听网站1听网 YYmp3 好听网也尽量不提供下载。电信运营商业也在各自打造自己的音乐门户,数字音乐的光明前途似乎真的到来了。当这一切都来临的时候百度MP3搜索到的盗链将面临更加多的内容公司的压力,当百度也正版化的时候第一种融合基本就全部实现了,DRM就不是一个好多年也没有实际意义的技术了,这种融合虽有点理想化,但一定是趋势。
 
    那么第二种融合将从08年又陆续的发展,我们看到香港电讯盈科流动通讯的MOOV乐手机力压中国移动的无线音乐俱乐部获得了前不久GSMA的最佳移动音乐服务的奖项,而它提供的服务就是签约唱片公司提供手机在线音乐的视听和下载,下载方便到不同时占用视听带宽和视听时间,用户体验就相当于我们的WEB音乐网站,形成一个移动的音乐库。中国移动最近推出的全曲业务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仍需要做大量工作进行改进以完善曲库建设和提高用户体验加上EDGE带宽的全面提速。同时我们将仍有期待看到一个企鹅巨人的身影,不出意外它会把在线和无线音乐整合,QQ-music过渡到手机平台形成一个QQ数字音乐产业布局。届时将还有滚石移动光线华友等向数字音乐的昂扬地迈步走来,还有那么多的视听网站和千千静听等客户端向手机走来,这一切都是可期待的。
 
   无线音乐的冬天有太多的思考和机会,我们真的不必悲情不必郁闷。无线音乐乱战就意味着化茧成蝶的蜕变。
 无线音乐乱局将如何蜕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