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子是维语中称呼男孩儿的译音,地窝窝是就地势而搭建的避风住宿的游牧居住所在地)
上次说到为了节省第二天下山的时间,提前往回走去找那来时路上碰到的游牧人家,在晚上八点多种的时候终于找到了那群散落在草地和山间的羊群,可是却不见放羊人的身影。三只牧羊犬在远处不间断的狂叫着,向我们示威。卸下身上沉重的行囊,瘫软的坐在草地上,随行的老王拣了一根打狗棍朝着羊群的方向走去,看看是不是能够找到放羊的人。不多时,只见老王手中挥舞着那根打狗棍,兴奋的从远处朝着我们这里走来,身边多了两个人。当他们越走越近的时候,我看清楚了他身边的人其中一个正是上山时碰到的那个牧羊的巴郎子,一起走过了的还有一个年龄更小的矮个子巴郎子。
等到他们来的跟前,我们互相行了维族的见面礼,大个子巴郎子二话没说,从地上拎起两个背包,一肩一个背在了身上,小个子巴郎仔拿起另外一个背包,我们一身轻松的跟着他们朝着羊群的方向走去。牧羊犬看到有生人接近羊群,立刻叫个不停,小巴郎子跑上去把它们轰到远一点的地方,以免我们害怕。当我们走到羊群跟前时,我才发现就在羊群附近的一个能够避风的低洼地里,有一个简陋的地窝窝,看样子这就是他们俩晚上睡觉的地方了。
两个巴郎子热情的把我们请进了地窝窝,哇!好暖和啊!地窝窝里面还点着一个柴火炉。昏暗的地窝窝里面一张很大的地铺占据了绝大部分面积,一天的疲惫在这时一下子暴发了,我们立刻瘫卧在黑区区的地铺上。不多时,巴郎子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一锅热气腾腾的正宗维族炒面片,我两眼冒光、狼吞虎咽的几分钟就干掉了一大盘,在喝上一口热乎乎的开水,感觉真幸福啊。
由于语言上交流实在太困难,加上长途跋涉的疲劳,饭后不久我们就休息了。没过多久,老王那吵人的鼾声已经响起,黑暗之中听到小巴郎子在学老王的鼾声,并不时的伴以带有嘲讽的笑声。不知道过了多久,似乎可以算是睡着了,可是好像没过多久就又醒了。漆黑之中听见老王在用“半生不熟”的维语和巴郎子对话,过了会儿,感觉巴郎子穿上衣服吱呀作响的推开地窝窝的门走了出去,外面传来了劈柴的声音。原来是老王觉得冷了,叫巴郎子把柴炉点起来取暖。
这时,我已经睡不着了,睁开眼顺着到处漏风的地窝窝缝隙中向外看去,外面似乎已经有些能见度了,看样子天就快亮了。我伸了个懒腰,坐起来挪到地铺边上,穿上登山鞋走出了地窝窝。其实这时候已经是七点多了,可是新疆的天基本上还是黑的。巴郎子看到我已经起来了,从屋里提出一个水壶,拿手冲我比划着,我知道他这是叫我洗脸刷牙,我用手接着水胡撸了两把脸,又用手指头蹭了蹭牙,就算是盥洗完毕了,进屋拿出相机准备拍点儿片子。
巴郎子从地窝窝的墙上摘下一个布袋子,掏出一块羊排,剁巴剁巴。又拿了几根胡萝卜放在一个盆里好歹搓巴搓巴,就算是洗过了,将羊排和胡萝卜一起放到一个铁锅中,不一会儿一锅胡萝卜羊肉汤出锅了,这就是我们的早餐。早餐之后稍适休息,在上午十点多的时候,大巴郎子就用他的两匹马和一头驴送我们出山了。我依然坚持步行,虽然知道又是一次坚苦的旅程,但是我丝毫没有骑马、骑驴的欲望................。
(这组片子有很多分别是在晚上九点多以后和早上七点多拍的,照度非常低,没用三脚架,手持拍摄,感光度也提高了,所以片质、清晰度、色彩都不是太好,噪点很严重,还请大家谅解。但毕竟记录了这段时间里,我们生活的环境和巴郎子的一些生活片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