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电影老韩
电影老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8
  • 关注人气: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孔子》,思想真的可以当饭吃

(2010-01-27 10:02:39)
标签:

孔子

胡玫

周润发

陈建斌

周迅

鲍德熹

陆毅

任泉

王菲

娱乐

分类: 影评之中国电影

http://s3/middle/548dbdd0t7e1488733bf2&690

    思想真的可以当饭吃!——这是我看完电影《孔子》后最大的感慨。

 

    期待这部电影很久了。当年胡玫辞导BTV选秀版《红楼梦》的时候,就让我着实对她敬仰了一番。敢和中国电影界总舵主韩三平(该电视剧总制片人)叫板,太牛了。昨天看到电影《孔子》的制片人仍是韩三平。才明白江湖上的敌和友不像我们普通老百姓想象得那样简单。偶然间看过她的电视剧《浴血坚持》,只有22集,很厉害。之前她的《雍正王朝》,《汉武大帝》没看过,但名气很大,被称为真正的历史正剧。

    所以我是抱着看一部历史正剧的心态走进电影院的。可以说,这部电影没有让我失望。它的最可贵之处,是它没有跟风,没有戏说,没有为了商业而商业,更没有为了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而“不得不”主旋律。它是有个性的,这在近一二年的中国电影中,实属难能可贵。仅仅这一点,作为女导演的胡玫,足可以让那些老爷们大导演小导演们汗颜。

http://s10/middle/548dbdd0t7e148a23e709&690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将那么多的“子曰”恰到好处的镶嵌到一部2个小时的电影之中。这让家里书架上有一本《论语》但从来没有通读过的我非常的受用。圣人那一句句陌生而又熟悉的警世格言如一声声春雷遥远而深沉。它让每一个心怀理想却随波逐流的人感到愧疚。它似乎在一次次的告诉我们,我们已经背离自己的初衷太久,太远。当最后“子路结缨而死”,颜回为了老师的几本书一次又一次的潜入冰冷的湖水时,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知道了什么叫信仰,什么叫“微言大义”,什么叫“舍生取义”,什么叫“朝闻道,夕死可矣”。什么叫“圣人”,什么叫“俗人”。

http://s14/middle/548dbdd0t7e148bca8f9d&690

     看胡玫的历史剧,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最接近历史的。我大概查了一下,影片故事大概是从孔子51岁任中都宰开始的。整部影片很清晰的分成2部分,前半部分讲孔子在鲁国被重用,齐鲁峡谷会,一直到堕三都失败,后半部分讲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后被鲁国召回,直至死去。整部影片主线非常清晰。孔子在自己的国家推广自己的治国思想,不能成,于是周游列国推广,还是不能成。只有办学,著述,希望通过书和弟子将自己的思想传承下去。但他最后说,“世人理解我,是因为这部书;误解我,也是因为这部书。”可见,他对这最后的途径也是没有什么信心的。他只能含恨而死。一个生前“累累若丧家之犬”的失败者,死后却成为“万世师表”。这种经历与追求激励了历代读书人,也成为历代读书人失意时的最大安慰。我觉得,从故事的结构上看,这种设计是非常成功的。孔子那么多的思想,那么多的正史和传说。影片能够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找到一条如此清晰的主线,实属不易。

    也许是作者们过于尊重历史,也许是他们过于迷恋孔子的那些思想,最终影片似乎在力图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尽可能多的讲述圣人的思想和圣人的境界。“世人能够理解夫子的痛苦,却不能理解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 这是电影中的台词,也是电影的题眼。痛苦、思想、坚持、境界,构成了影片的全部内容。淡化故事,强调意境。这也许是作为第五代导演胡玫脑子中的电影化。但是,这种取舍最终会导致失去大量的观众。因为中国的电影观众已经被近几年的国产大片、国产小片、好莱坞高科技弱智大片惯坏,他们看不得不一样的东西,看不得自己不能理解的东西。影片中那么多成语,那么多奇怪的先秦人名,那么多现在已经很少人再提及的“子曰”。最终的结果,就像我看电影时看到的,公映日第一天(上周五)下午17:50场,偌大的一个电影院,只有区区十几个观众。

    由于影片的故事性不够,使得发哥的表演很难找到应有的支撑点和爆发力。诚然,发哥的表演已经相当好了,但由于剧本没有给他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最终使得他的表演只能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到人物的内心。陈建斌的表演真的让人很意外。在我的印象中,他还是那个《结婚十年》中的书生成长或《乔家大院》中的儒商乔老板。转眼间,他已是杀气十足咄咄逼人的三桓之首。看了这部影片,我很期待陈建斌版的曹操。

http://s15/middle/548dbdd0t7e148d89a9fe&690

    可以说,在淡化故事的前提下,影片是有意境的。但这种意境的营造主要来源于演员的表演,编剧的台词和摄影的渲染。相比之下,导演的镜头语言贡献最少,这也许是胡玫拍电视剧太久了,失去了电影镜头叙事的能力。和影片中执拗的孔子一样,这似乎恰恰也是胡玫的宿命。她拍了那么多经典电视剧,最擅长常规叙事,却不屑常规叙事,由于拍了太久电视剧,已经不会用镜头表意,却偏偏要追求镜头表意。明知不可为而偏要为,这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我想,这也是女导演胡玫的追求。耗资1.5亿,历时3年,拍出这样一部电影,真的需要勇气。

                                                                       

                                                                     电影老韩/文

  老韩聊电影,专业不专家,文章皆原创,转载请注明:http://blog.sina.com.cn/xht88991

 

我的其他精彩博文:

     《阿凡达》的本质是鸦片和妓女

     面对《阿凡达》,我们不必太自卑

     骂《三枪》就等于不爱国

     《三枪》,拍案惊奇,群雄逐鹿,谁在围剿张艺谋

     《三枪拍案惊奇》,张艺谋,独领风骚30年

 

     《十月围城》,香港电影的强弩之末

     《花木兰》,赵薇很爷们儿,电影很娘们儿

     《2012》,好莱坞的侉炖猪腔骨   

     《风声》,我们等了很久的一部电影 

  《秋喜》,一部比《风声》更好看的电影

  《斗牛》:看似随意的精致怪味豆

  《狼灾记》:冰冷影像下的残酷表达

   我们应该向《非常主播》学什么

   电影《麦田》的是与非

   我来说说《气喘吁吁》的好

   《建国大业》不仅仅是个明星的大堂会

   看《白银帝国》,无论如何,我们期待姚树华的下一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