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枪拍案惊奇》,张艺谋,独领风骚30年

标签:
三枪拍案惊奇张艺谋小沈阳赵本山孙红雷闫妮影评娱乐 |
分类: 影评之中国电影 |
记得当年看《黄金甲》的时候,我就在想,张艺谋的下一部电影怎么拍呀?因为那部电影已经把他的风格发挥到极致了。大胆的色彩,精美的构图,大写意,人海战术,已经到了无可附加的程度了。从云南空运鲜菊花将一座“城”铺满,然后让周杰伦和群众演员踩,并且每三天空运一次。这种事儿在中国,只有张艺谋能干的出来。到看了张艺谋的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我就更加期待他的下一部电影,他的下一部电影怎么拍呀?他玩儿的再大,他再能烧钱,能大得过奥运会开幕式吧?
高手总是在不经意间能够出奇制胜。张艺谋就是这样的人,《三枪拍案惊奇》就是这样一部影片。80年代初,当所有的中国电影都沉浸在谢晋模式或对这个模式的模仿中时,他以摄影师的身份成就了《一个和八个》,成为第五代的开山之作;80年代中后期,当所有的第五代导演都在曲高和寡的向西方经典电影大师那样拍摄所谓的作者电影,艺术电影的时候,他拍出了《红高粱》这样雅俗共赏的电影,成为中国第一个在世界三大电影节上获最高奖的电影;90年代中,当所有的内地导演要么为政府拍电影,要么为国际电影节拍电影,一部电影“得奖是目的,仓库是归宿”的时候,他拍出了艺术与市场兼顾的《有话好好说》,以3000多万的票房成为那一年的票房冠军;进入新世纪,当中国电影已经被好莱坞电影挤的奄奄一息接近死掉,他的那些艺术家同学还在公开声明“导演只负责拍电影,电影卖不卖钱和我无关”的时候,他拍出了完全面向市场面向观众的《英雄》,创造了2.5亿的票房神话,当时冯小刚的所谓票房冠军不过3、5千万的票房。如今,当所有的中国电影都沿着他开创的大片模式奋勇前进,谎报投资谎报票房唯恐不大,越大越好的时候,他拿出了《三枪拍案惊奇》。一部小电影,一部和二人转嫁接的喜闹剧。张艺谋每一次转变都能给我们带来惊喜,每一次转变都能开辟一个时代。可以不夸张的说,在中国电影界,张艺谋独领风骚近30年(他1982年毕业)。
对于熟悉张艺谋电影的人,《三枪》可以很容易的分成两大部分,那就是二人转和张艺谋。如果将这部电影和周星驰的电影做比较,就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因为它不是无厘头,它甚至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喜剧电影类型,它是张艺谋独创的张艺谋风格和二人转嫁接之后的一种喜剧,我们不防叫它“民俗喜剧”,或“张氏民俗喜剧”。
当张伟平提出是不是可以用小沈阳的时候,张艺谋不仅用了小沈阳,而且还用了其他几位二人转演员加上赵本山本人和他的御用编剧。显然,张艺谋要彻彻底底的玩儿一把二人转。这也是他的风格,玩儿什么就玩儿到极致。二人转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民俗、搞笑、好看、好玩,带着点土气味儿,观众喜欢是唯一的宗旨。这也为最终的影片定了调。影片中几位主演大红大绿的衣服很象二人转演员在舞台上的戏服,它同时也告诉人们,这不过是一场戏;影片中演员的表演更多的时候更像二人转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大量的肢体语言和夸张的动作,而不是像电影演员那样靠脸部表情;至于用耍手绢的方法做油泼面,那些在赵本山的小品中经常出现的类似打油诗似的台词就是直接照搬的二人转了。如果我们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这部影片,可能影片的内容我们已经不是很清晰了,但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张类似于电影中的那种画着金童玉女的民俗画。色彩艳丽,大红大绿,有点俗气,甚至有点黄土的味道,但透着亲切,熟悉,因为它是中国制造,它是我们民族的,我们生于它,长于它,无论把它放到哪儿,它都是中国的。
如果将这部影片的二人转因素都去掉。我们会发现它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张艺谋的作品。对色彩的大胆运用,对民俗元素的大胆改造,对大写意的无止境追求和对黄土的无限眷恋。大红大绿的戏服,色彩夸张的黄土坡,油泼面,大瓷碗,民俗画,算盘,麻子,大龅牙,包括张三李四王五赵六,无不打着浓重的张艺谋烙印。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的影子。当然了,这次最大的突破就是对民俗的大胆改造,因为二人转就是最大的民俗。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张艺谋愿意和二人转联姻的最主要原因。
我的第三枪:骂《三枪》就等于不爱国
我的第二枪:《三枪》,拍案惊奇,群雄逐鹿,谁在围剿张艺谋
我的精彩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