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搞式低俗艺演应该叫停

标签:
文艺恶搞 |
分类: 杂文评论 |
1942年5月2日,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要和工农兵群众结合的思想。结合延安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决定要创作一个全新的反映共产党革命理念的艺术作品。
1945年中共七大准备召开之际,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之时。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的一些艺术工作者,根据流传在晋察冀边区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传说,结合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创作了歌剧《白毛女》。《白毛女》歌剧上演后,迅速风靡各个解放区被广泛赞誉。同时,这部文艺作品也起到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共产党,鼓舞解放军战士为推翻旧社会,解放全中国而英勇作战士气的重要作用。在旧社会里,四川的罗昌秀为了躲避地主在山林生活11年的真实故事,也与《白毛女》剧情极为相似。罗昌秀后来也是被共产党救出,一直活到2002年去世。人们便把罗昌秀视为“白毛女”的原型。
解放后,歌剧《白毛女》被改编成电影,一经上映迅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肯定,久演不衰。据说,当年在解放区演出《白毛女》歌剧的时候,由于演员的演出极为逼真,台下看剧的解放军战士把演员当成了真的地主恶霸,竟然举枪要打死“地主恶霸”黄世仁,幸亏被他人把枪抬起,子弹射向天空才未发生危险。可见,《白毛女》的故事对于当年的解放军战士的激励作用是相当大的。
《白毛女》的歌剧或电影的故事情节是,解放前的某地农村,贫苦佃农杨白劳早年丧妻,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邻居王大婶及其儿子王大春经常照顾杨家父女。喜儿和大春日久生情,两家老人商定秋后为他俩完婚。
恶霸地主黄世仁欲霸占年轻貌美的喜儿,与管家穆仁智设计,以重租厚利强迫杨白劳于年内偿还高利贷。旧历除夕,杨白劳因无力偿还高利贷,黄世仁威逼他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押。杨白劳痛不欲生,喝卤水自尽。初一早上,喜儿被抢入黄宅后,被黄世仁奸污。大春救喜儿未成,投奔红军。怀有身孕的喜儿在黄家女佣张二婶的帮助下逃离虎口,途中生下婴儿后夭折。喜儿入深山穴居,因长期缺盐,一头青丝变白。喜儿没有食物经常到破庙中取供品充饥,村民以为是"白毛仙姑"下凡显灵。
抗战爆发后,大春随八路军工作队回到家乡,发动减租减息。黄世仁制造"白毛仙姑"降灾谣言迷惑群众,企图破坏减租减息。大春为提高群众觉悟,在农历十五夜里,亲往庙里查探“白毛仙姑”真相,在山洞中与喜儿相逢。
在八路军工作队组织的公审会上,恶贯满盈的黄世仁、穆仁智被镇压了。喜儿大仇得报,回到村里恢复了人的正常生活,头发也渐渐变黑了。最后,她与大春结成了夫妻。
《白毛女》歌剧和电影,通过艺术形象告诉人民群众,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才能让中国人民获得幸福。“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跟着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白毛女》的文艺创作,在那个历史时代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我国现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任何有生命力的文艺创作都有它产生的社会背景,都有它能够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时代特色。《白毛女》是老一代艺术家用心血创作的优秀作品,因为故事的内容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所以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然而,近年来,《白毛女》这个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却多次被一些艺术工作者恶搞。最早被恶搞的是两个有名的演员,把杨白劳这个被地主恶霸逼死的贫苦劳动人民典型演成了借钱不还的老赖,把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霸地主黄世仁演成令人可怜的借出钱收不回来的人,这种恶搞竟然获得了很多人笑声并得到很多人称赞。从那以后,恶搞《白毛女》故事中的喜儿、杨白劳、黄世仁的各种曲目层出不穷,在网上可以搜寻到许许多多的不同形式的恶搞演出作品,其中不少是名演员的表演。
最近,笔者看到名演员JIALING恶搞《白毛女》的视频演出,一个受尽地主恶霸欺凌的喜儿,竟然被演成一个喜剧角色。原创中那段悲凄的《北风吹》唱段,被唱成滑稽并带有诱惑的唱调。原创中喜儿在唱段中企盼和痛苦的表情可以让观众产生对旧社会劳动人对年关的企盼与无奈产生同情之感。而在恶搞演出中,只能看到满脸欢乐,扭动腰枝的女演员那种令人无法形容的表现。无论是杨白劳,还是黄世仁的演员,都把原创中的穷人对旧社会控诉的剧情,恶搞成了逗人开心的滑稽表演。这种恶搞哪里是什么文艺创作,简直就是利用舞台传播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从法律上讲,原创文艺作品的版权是受保护的,未经原作者的授权是不允许被改编的。特别是这种恶搞式改编,实际上是对原创作品的恶意篡改,是应该承担侵权的民事法律责任的。
从社会意义来讲,文学艺术创作和文艺演出应该具有宣传社会道德,宣传正能量的作用;能够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质量。而恶搞《白毛女》的各种演出则是通过低级趣味的表演,宣传低俗的东西,以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如果文艺演出的舞台上,视频上让这种恶搞历史优秀文艺作品的低俗表演继续下去,就会对传统的社会道德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产生巨大的损毁作用。
目前,文艺界中的低俗表演成风;一些有影响的演员在舞台上穿着奇特或特别暴露;男女演员公开在节目中打情骂俏;本应阳刚之气的男孩,却打扮成不男不女的气质;等等。很多演艺人员被冠名为“星”,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偶像而被追星,“艺人”地位高于科学家,高于革命烈士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人物。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到遏制,未来社会的风气将令人担忧。
前一篇:会武术的新娘打伤了闹洞房的猥亵者
后一篇: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定位及法律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