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境创设教学案例二 《农业区位因素》

(2014-01-23 11:36:33)
标签:

教育

分类: 市级课题

        湘教版必修Ⅱ 3.2《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陕西省西安中学   贺辉  已发表于陕西教育综合2013年10月刊)

一、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按照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设计理念:优秀的地理课需要考虑学校、学生背景,体现地理原理教学为主导,图像文字信息提取能力培养为基础,以探究能力训练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并针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整合和优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传递持续的教学思想和学科思想。

     教材分析:人类的社会活动,从人类的发展历史看,就是通过产业活动与自然环境发生联系。在人类的产业活动中,最早、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是农业生产活动。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农业区位因素,第二部分是农业地域类型。本节课主要是进行第一课时的学习。农业区位因素:教材在介绍了农业的一般概况后,首先以阅读的形成呈现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光照、热量、土地(包括地形、土壤)、水分。其次是通过正文加阅读的形式,相继介绍了影响农业区位的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指出有: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了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在每一种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之后设计有思考活动加以巩固。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影响区位的因素、分析某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和特点,其实质就是多角度理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科学发展思路。

     学情分析:本节课学生由农业很容易联想到自然条件,对于自然区位因素的总结是相对较容易地,但是对于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理解就不是很深刻了,所以从学情分析来看,比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分析农业的其他区位因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含义、农业生产的特点

 2.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3.了解农业地域类型

 4.能够简单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5.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形成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 利用学案,自学了解农业的含义、概括农业生产的特点。

 2. 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会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农业生产实例,培养学生地理分析和归纳概况能力。

 3.通过分析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生产特点,应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会分析其他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培养学生尊重农民、热爱陕西的乡土情怀。

 3.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理解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培养科学的发展观。

(四)现代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地图感”,突出区位特色。

 2. 采用探究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农业区位因素。(第一课时)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第二课时)

教学难点:

 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第一课时)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第二课时)

四、教学准备

 1.课前请文采较好的同学为农业写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情境。

 2.利用多媒体技术绘制水稻实际分布图,用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分析与对比。

 3.打印空白地图,课前分发给每个小组,用于绘图。

五、教学过程

导课:播放一组关于农业的图片,请学生配乐诗朗诵,美丽的农业。

      通过图片请学生概括什么是农业。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也可以说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产业部门。广义的农业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2.问题:请同学们说一说哪些因素影响农业的生产

学生活动一

⑴请你说说下列农业生产现象反映出什么特点:

①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的气候都较寒冷,但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区位类型。

② 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

③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④秋分早,霜降迟 寒露种麦正当时

⑤《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淮北则为枳”

⑥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⑦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⑵讨论农业生产特点形成的原因。

  地域性(空间上)、季节性和周期性(时间上)。

⑶如何利用农业生产的特点指导生产实践?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学生活动二:

学以致用:利用自然区位因素探究我国的水稻分布区

活动步骤:

1.探究我国的水稻分布区,应该如何研究,需要哪些资料?

   水稻生长条件: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最适温度为2832℃,夏季温度不低于16℃。多分布于湿润、地形较平坦的地区。

   学生利用水稻生长条件得出学要中国7月等温线图,中国年降水量图,中国地形图

http://s13/small/001xZQHJty6G0KouhaIac&690《农业区位因素》" TITLE="情境创设教学案例二 《农业区位因素》" />

http://s7/small/001xZQHJty6G0KptHsq76&690《农业区位因素》" TITLE="情境创设教学案例二 《农业区位因素》" />

http://s7/small/001xZQHJty6G0Kq6SKWe6&690《农业区位因素》" TITLE="情境创设教学案例二 《农业区位因素》" />
2.根据资料绘制中国水稻分布区。学生按照学习小组进行组内绘图。

3.展示成果。利用投影仪展示每组学生的绘图结果。

4.中国水稻种植区的实际分布。大屏幕展示中国水稻种植区的实际分布图。


http://s7/bmiddle/001xZQHJty6G0KvtX3U26&690《农业区位因素》" TITLE="情境创设教学案例二 《农业区位因素》" />

 

 

 

 

 

 

 

 

 

 

 


5.通过对照实际分布图与理论研究图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原因。

   差异1:我国北方的干旱区本因该没有水稻,但是某些地方却出现了水稻种植,为什么?

学生分析:北方出现水稻种植的地区多是有河流流经的地区,河流为水稻的种植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探究结论1:干旱区发展种植业主导因素是水源

   差异2::我国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本因该有大量的水稻种植,可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学生分析:由于此地人口稠密,市场对蔬菜花卉的需求量高,价格较为昂贵,当地农民种蔬菜能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很多农民该种水稻为种菜。

   探究结论2:市场属于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的变化引起农业结构的调整

   差异3:东北只有少数适合水稻种植的地区,但是实际种植面积却要大得多。

学生分析:东北大米口感好,市场需求量大。同时利用杂交的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量,全球气候在变暖,使得东北越来越多的地区适合种水稻。

   探究结论3:技术因素也会影响农业的生产。技术的发展使水稻单产提高,全球变暖使种植面积变大。

   探究结论4:影响水稻分布的因素不仅有自然因素,还有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同时这些农业区位因素还会发展变化。

3小结: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技术因素:生物技术、灌溉技术、机械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等;而农业区位因素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农业结构的调整。

学生活动三

课外探究: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西安市引进熏衣草种植的农业区位因素

学生分析:利用薰衣草在世界上的典型生长区域反推出薰衣草的自然区位条件。薰衣草典型生长区域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生长条件需要充足的日照和少量的水分。而西安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http://s12/mw690/001xZQHJty6G0KxFB7J7b&690《农业区位因素》" TITLE="情境创设教学案例二 《农业区位因素》" />

结论:西安地区不适宜薰衣草生长,所以大面积引入薰衣草种植是不现实的,但是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改进可以在小范围内尝试种植。

教师总结: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要既要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同时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影响,要全面综合的进行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