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制铁公司是怎样发展壮大的?

标签:
杂谈 |
川崎制铁公司是怎样发展壮大的?
一,只要能炼铁就行,没有办公室也无所谓!
1950年日本尚未从战败的废墟中走出之时,西山弥太郎就对外公布了将在千叶县建设临海制铁所的计划,正值战后资金,物资都严重短缺的困难局面,这家资本金只有5亿日元的公司要建设投资额达到63亿日元的钢铁工厂,一时间引发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暴举”,“双重投资”等批评之声不绝于耳,被成为金融业教皇,权势极大的日本银行总裁万田尚登也用极其恶毒的语言攻击他“要是一意孤行非要建设,让他们的钢铁厂长满毒草”。
然而,西山却说:“不管谁反对,既然做出了决定就要执行,哪怕无人提供贷款也罢,无人协助也罢,我们拥有日本第一流的员工一定能成功”,毫不退缩,努力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甚至被迫延迟给员工发工资,硬是建成了千叶制铁所,敲开了日本走向经济高速发展的大门。
极为罕见的先见之明和永不动摇的坚定信念
大正8年,西山从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冶金专业毕业后到神户的川崎造船长工作,此后毕生与钢铁打交道,他讨厌自我宣传,曾经坚决拒绝日本经济新闻“我的自传”约稿,也曾想拒绝领取勋章,没有留下如何文字记载,所以并不大为世人所知。可是,1966年去世至今已经过去40多年了,与他生前共事过的人无不以曾经和西山一起工作而自豪,谈起西山社长时的每个人眼睛里都会流露出理想和希望之光。
作为企业经营者,西山的最大特点是极为罕见的先见之明和永不动摇的坚定信念,这些在当时的困难时期里通过他的言行充分地展现出来。
1945年6月5日,位于神户中央区的川崎制铁工厂遭到美国飞机的燃烧弹袭击,所有木头建筑物尽被烧毁,机器车间角落存放的大米,药品等化为灰烬,整个厂区一片狼藉。第二天因担心前来工厂探望的平钢科班长胁谷寅治见到西山厂长时悲伤地说:“厂长,我们的工厂还是被毁掉啦”,谁知西山却回答:“不,没有毁掉”,胁谷以为自己听错了,再次重复一遍“工厂被毁掉了”,可是西山仍然坚持说:“不,没有毁掉”。
胁谷开始怀疑西山是否受刺激过重,大脑糊涂了,于是解释说“办公室和建筑物都没了”,西山回答“我们是炼铁厂,只要能炼铁就行,没有办公室无所谓,现场摆张桌子就能办公,你瞧,机器都在,完好无损,只要有人有电有燃料,不是马上可以恢复生产吗?”
听到这个回答,胁谷心想“真是了不起的伟大人物!”,不由得感慨而泣。
“看来美军也有打算,不愿把这么好的炼铁厂毁掉,只要保留好机器就能生产,让我们来干吧,工厂要在我们手里复兴”西山这样鼓励胁谷振作起来。
日本战败投降之后,西山说过这样的话:“既然战败一无所有,国境线的存在也就没有多大意义,重要的是资金,只要有钱就能被世界所接受。看来今后挣钱最重要,我们要做有国家的犹太人,并且只能走贸易立国之路.都说日本无东西可卖,不是还有钢铁吗?反正以后钢铁不属于战略物资了,日本可以从海外进口铁矿石,在临海地区建设钢铁工厂,炼出优质钢铁出口到世界各国,今后是钢铁时代,所以我打定主意要干这一行,这就是我的信念。”
要知道,当时绝大多数日本人都在忙着找食物糊口充饥,只有西山已经思考到了未来日本经济的国际化之路。
千叶钢铁厂从1953年6月开炉点火,到1973年粗钢产量达到625万吨,事实证明当初西山认定“与其修理旧设备,不如新建工厂更划算“的判断正确。
http://business.nikkeibp.co.jp/article/book/20120702/234031/yatarou500.jpg
1966年,西山73岁时因病去世,他死前已经预见到“今后将是资源竞争的时代”,“诸如铁矿石,煤炭之类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必须提早思考对策,从现在起就培养资源调查和矿山开发人才。另外作为民营企业毕竟资金有限,一定要与政府合作,铁矿是全民族的财富,只要及早动手拥有铁矿,炼铁厂才有发展的余地。”这些话现在听来也不过时。
事实是:由于其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际市场上的铁矿石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日本钢铁企业并未做到未雨绸缪,直到进入21世纪之后,新兴国家经济大发展带来对钢铁材料的需求高涨,导致铁矿石等原料的价格提升,现在几乎所有大型钢铁企业都在谋求到海外拥有矿山,西山的预言在40年后得到验证。
西山先知先觉的预见性并非是他有多么聪明,而是来源于他丰富的读书量和学习阅读英语资料以及用心思考。
西山曾经借宿过的住宅主人介绍:“当年西山每天晚上阅读英语书到深夜,学习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西山夫人回忆结婚后她感受最辛苦的事情是:西山每天夜里读书到2,3点钟,她在旁边等候,实在难受。据说有一次夫妇俩回娘家探亲时,早晨起床收拾床铺时,被窝里竟然掉出一本财务计算的书。
高中时期西山的英语成绩就很好,大学毕业时的论文是用英语写的,其后一直到死,他都坚持时常阅读英文书刊,41岁时曾经历时3个月前往美国,英国和德国考察钢铁行业。据说有一次当他发现儿子和夫拿着当时盛行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英文原版书时,一边训斥儿子“还有功夫看闲书”,一边抽空自己也阅读了一遍,事后对儿子讲:“我想看看到底写的什么”。
西山还有一个好习惯:阅读,剪报,整理后粘贴成册,再不时翻阅,直到最后身患癌症,手里几乎拿不动剪刀时,他都在坚持剪报。
二,如果能拿出盖漂亮办公室的闲钱,不如用来建工厂
当年,面对普遍反对建设千叶钢铁厂的社会舆论,通商产业省年轻有为的官员却鼓励说“西山,我们支持你,但是不能照搬旧有模式,一定要建设高效节能,能冶炼高品质钢铁的新工厂”;第一银行总裁酒井杏之助也表态“我们不能无视川崎制铁走向倒闭,目前局势是已经箭在弦上,只有成功,我行全力支持西山”。
当时出现反对意见并不奇怪,因为如果工厂建成后的世界钢铁需求不旺,川崎制铁将面临经营困境。可是今后若干年后的事情谁敢说能够预测的准确无误?
最让西山感动的是他们的同行,也是业务竞争对手-----八幡制铁社长三鬼隆的表态,当时担任日本钢铁企业联盟主席的三鬼隆在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会议上说:“如果今后几年生产状况不佳时,我们将尽力支援川崎制铁度过难关”;日本开发银行也认为该项目是“有竞争力的好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银行才妥协,表示“既然大家都认为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好项目,况且又是主要由该企业自筹资金建设,我们也无意反对“。
西山经常告诫下属,现场才是真正的研究场所,管理者要时常到现场去把握第一手情况。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多年来无论冬夏春秋,他经常在现场转,与技术员争论,与工人聊天。大事小事都管,他曾经把作业员偷懒时坐的椅子扔进炼钢炉,也曾经在新年之初就跑到现场,向见到的工人恭敬地鞠躬表示感谢。曾经有下属因不愿被调动岗位而找他闹事,事先做好了挨骂的准备,结果却被他的诚恳耐心说服所感动服从;当工厂瓦斯炉出现故障时,他率先冒着高温危险,第一个钻进去检查,起到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
川崎制铁公司常年使用一栋简易平房作为办公室;接待地方政府高官来访时,西山也毫不介意地请客人吃工厂的工作餐。他多次表示:“炼铁厂重要的是炼铁,如果有盖新办公楼的现钱,不如用来建设工厂”,所有这一切,员工门都看在眼里,尽管川崎制铁的工资在行业里不高,大家却毫无怨言地拼命工作,成就了公司走向日本钢铁业第一把交椅的成绩。
尽管西山是川崎制铁的创始人,他却丝毫不以功劳者自居,从未有过把工厂改成私有企业的念头,一直把自己看作普通员工。据他夫人透露:去世之前的头一年,西山回家后总嚷嚷“累死了”时,夫人劝他休息几天,他却回答“不行呀,拿着工资不干活怎么行?”。
西山的公私有别的意识非常强,比如公司为他配备的专车从未因私事使用过;周末去看望出嫁的女儿和外孙时,每次都是独自乘电车花费数小时前去,中途还要换车;到公司医院看病时也和普通员工一样排队候诊,从来不答应别人让他优先的请求;而他的家属在他病重期间也是宁愿打车探视,不接受公司方面派车接送的好意。
三,
西山在川崎制铁公司担任社长的时间长达29年,由于他的巨大个人魅力和出色管理,使公司得到飞跃发展,他本人被钢铁行业和社会舆论视为“天皇”般的人物,同时他也为公司培养了大批优秀员工,使事业得以成功继承发扬。而他的管理方式也很有特点。
最主要的一点是,他在公司内部建立起凡事无论大小,一律通过讨论,集思广益后才确定对策的民主集中制管理模式。
在川崎制铁公司,员工可以随便发表个人意见,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是公司主人。西山甚至允许下属当面与他争论,不同意时可以保留个人意见,以至于有些情况下,下属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执行时竟然敢于对图纸稍做变通,事后也不会受到处罚,一切等待事实来检验。当西山认识到自己判断错误时也会主动认错。http://business.nikkeibp.co.jp/article/book/20120702/234033/ph1.jpg
这样一来,川崎制铁公司就集聚了大量富有个性的人才,包括从竞争对手企业招聘来的人才在内,遇到问题,大家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争论的不可开交。而西山的大肚量宽松型人才管理方式,最后总能确保采纳的是最佳方案,使川崎制铁在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顺利无阻的成功,被钢铁行业誉为“怪才汇聚的企业”。
谈到用人诀窍时,西山说的很轻松:“人各有长短,用其长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