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418196944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金陵未醉人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0
博客访问:
32,788
关注人气:
188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南京大仙寺
(2019-11-19 20:55:00)
标签:
图片
杂谈
旅游
分类:
摄影
传说: 南京钟山南麓光华山外,土城头东有座石山,人称
大石山
,山上有座庙,因祀奉"黄大仙"又称大仙山。 此山来历,起于秦始皇凿秦淮河,断金陵王气的传说。秦始皇巡游江南,见一山挡道,抽鞭挥去,断为三截:山底为今
江宁区
境内的方山(又名天印山),山腰为句容县三岔镇境内的赤山,山尖落入今江宁区东山镇为东山,鞭子带的土渣,落在东山与方山之间,即今东山镇的竹山,而鞭鞘向回收时,带起的几块碎石落入白下区石山村境内,便成了这座石山。 至于此山供奉黄大仙的庙,创建于何时,方志阙轶,无从稽考。但从朱元璋筑南京城的外城时,大仙山始终围绕进城内,最后只好改道的传说中,大仙庙或可追溯到明代初年。
中国的黄大仙信仰,始之久远,传之弥广。所祀奉的黄大仙,一说为汉代张良杞桥纳履的黄石公;一说为晋代得道成仙的黄初平道长;也有广说为当地的灵狐地仙者。 古往今来,百里八乡及南京城内的善男信女,前来求嗣祈福、消灾许愿者络绎不绝。尤其到了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大仙山庙会时。庙会一般要持续三天时间。"大仙庙"屡毁屡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当地佛教信徒牵头,自发捐款在此复建寺庙。据碑刻记载指献者有1000余名,捐款160000多元。为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满足信徒群众的需要,经白下区政府(现在合拼到秦淮区)批准,此地为正式佛教活动场所,改名大仙寺。
这是南京市唯一的一座前殿供佛、后殿奉仙的寺庙
。因此成为南京地区独具特色的庙宇: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后面大仙殿供奉三位老太爷:黄大仙,
张大仙
,王大仙。
南京石山民俗文化节,是在当地传统民俗石山庙会基础上有所创新的民间群众性文化活动。每年的农历十月二十三连续三天,按时前来大仙寺求福赶集者众多,风雨无阻,热情高涨。初冬寒气中人气旺盛的石山民俗文化节已成为趣味横生的城东一景。
寒冬里,素昧平生的游客济济一堂吃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品素食,喝禅茶,听故事,会老友;广场上看表演;人堆里寻良医;集市上找“宝物”;写福字、挂祈福带……每日千余民众融融乐乐,欢天喜地,这便是连续几年来民俗文化节上生动的景象,也是主办方所期待的民俗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完整恢复。
现场搭起戏台,让组团群众自娱自乐唱大戏。演员与观众不分彼此,台上台下欢声一片。广场还专设了商品一条街,有南京小吃、素食展览,有非遗传人、民间手工艺者现场表演,具有浓浓的文化氛围,人们到此流连忘返。
以上文字资料来自网上。
2019年第五届石山民俗文化节今天如期举办,一如既往般的热闹。如果说有什么新的内容,应该是扩大了影响,把“非遗”和旅游融入其中。
折叠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霜重叶愈红
后一篇:
一个人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