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的记忆中都有童年的影子,我的影子落在大厂镇老二村。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在那里长大,从幼儿园孩子长成高中毕业生。老二村因南化公司厂区扩建被拆掉了,那片老民居永远消失了,山上山下,几十栋院落,现在只能在残存的照片中看到的它的样子。老二村曾经的居民怀念它,毕竟是我们生活过的地方。照片没有的部分我们还可以用文字去描述,当然欠缺了点,和图片比有点空洞。
留在记忆中的不光是建筑,更多的是发小,邻居,以及我们那时的生活场景。小伙伴一起上学,一起玩耍;院子里的邻居在一个厨房里做饭,一个水龙头下洗衣服,知道彼此的家事,就像一个大家庭。
那时我们的生活比较清贫,一根筷子串着几根油条是我们开心的早餐;一张荷叶包着半斤猪头肉是我们快乐的星期天;一串炮仗在除夕夜炸响是我们高兴的春节。“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哥们姐们的友谊表现在哪?你买了一包葵花籽带我吃,我买了两颗糖带你分。你家做煤球我帮忙,我家搬东西你帮我抬。“我们俩好,我们俩老,我们俩存钱买棉袄。冬天给我穿,夏天给你穿。”
我们逛西厂门街好像到了上海,我们骑“二八大扛”就如开小轿车,穿件“的确良”傲得像大款,如果穿上双皮鞋立马可以结婚。“三转一响”你懂吗?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二十四条腿”你知道吗?一套家具的代表。
“假领子”你有我有,谁也不笑话谁,“喇叭裤”就是工作服改的,咋的啦?追求美好是每一个人的天性,就像冬天里人们盼望春天一样。
都说人生经历是一笔财富,但未必人人都懂得如何使用这笔财富。我们回忆老二村,不是流连过去,而是记住过去,珍惜当下。过去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应有尽有是一个国家的进步,也是个人命运的巨大改变。不要埋怨过去,如波浪一样,历史总有高潮和低谷时。
昨天我见着了几位老邻居,几十年时光让我们从青少年变成了老年。回忆过去,感慨万千。相互道一声保重,在余生中继续着国家和个人的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