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就想写篇文章总结一下2011年自己所经历的事,但下不了笔。不是忙,而是感想太多,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自己也算是阅历丰富的人了,但在有些事上还是显得稚嫩,拿得起,却放不下。现在想想,就算“活到老,学到老."吧,更成熟不是也好吗!这会心比较定,就写下自己在去年中最大的收获:一路骑行看风景。
2011年是我外出较多的年份,较远的有安徽的呈坎,浙江的南麂,陕西的西安,山东的胶南和青岛;近的有咱江苏的镇江。按理说,外出旅游是件愉快的事,其实未必如此!原因就在你的心态:可能是愉快的出去,愉快的回来;愉快的出去,郁闷的回来;或还郁闷的出去,愉快的回来;郁闷的出去,郁闷的回来。这我都遇到过,正应了一句话:心无归宿,在哪都是流浪!
不愉快的事就不说了,就说说愉快的事吧。还记得呈坎那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皖南小村:古色古香的村落被早春的油菜花环绕着,一条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炊烟在鸡鸣狗叫中升起,农人在夕阳晚霞中而归,一切都那样的平静,自然,真想在这样与世无争的地方老去!也还记得青岛这处依山傍海的城市,不管是行走在历经沧桑的街道上,还是漫步在寒风扑面的海岸边,心里都象秋菊一样的淡定。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去镇江!
和去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我去镇江不是坐车,是骑车来回的。去时陪伴着一大群步行的朋友,回来时和一小群骑车的朋友。换句话说,和去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我去镇江不是为看镇江,而是一路看风景!这又应了一句话:美好的事情有时不在结果,而在过程。其实这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骑行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骑车,我小时候就会的。那时自行车算是家里的大件,一般都是供大人上下班用的,咱小孩子也只能在星期天偷偷骑着出去玩玩。而待我长大工作后,有了自己的车,也是作交通工具。后来有了电动车,便告别了骑行。2011年我又买了辆自行车,起因就在发现自己的身体老化了,走稍远点的路都气喘吁吁。这固然和年龄有关,但更和缺乏锻炼有关。时隔许多年再次骑车,那感觉很奇妙:一是找回了青年时代的活力;二是骑行中有了许多年轻时不曾有过的体会。例如:你不用力车就不动,下坡容易上坡难!这好象是句废话哦,谁还不知道。其实就是这浅显的道理让我领悟了人生:你如果不努力,就不能前进。人生不可能永远是顺境,在逆境中你要更加努力!同样是骑行这件事,在过去从未多想,而在现在就有所感悟,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成熟。看过一段话:“开悟前,挑水劈柴;开悟后,挑水劈柴。”当时还纳闷:怎么开悟改变不了生活呢?其实同样的生活以不同的心态去过,结果大不一样!同样是挑水劈柴,开悟前你把它当成是谋生的方式,不做不行;开悟后你把它当作是生活的乐趣,还是不做不行。劳动于前者是消极的,于后者是积极的,这就是开悟的作用!
开悟后的骑行不但让我有了精神上的收获,身体也着实强健起来。原来在家门口骑骑车都嫌累,坚持了一段时间就能骑车到郊外漫游了,而骑行镇江六十多公里算是一次考验,我居然通过了,大喜过望!回头想想: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固然给我们生活增添了便利,但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懒惰。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就应该把“便利”用到需要中去,以争取更多的时间。而在有闲空时,可以劳动一下自己。强身健体不说,还能造就奋斗精神,顺带也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走路也是可以达到骑行目地的,但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时间准许你慢。综合比较起来,骑行对多数人说来应该是最好的出行方式。
骑行现在已让我上瘾了,这既满足了身心健康的需要,还促进了我的摄影爱好。一路骑行一路景,想啥时拍就啥时拍,想到哪拍就到哪拍。南京的大街小巷遍布我的车痕,还不时的冲向了市外.前两天骑车去了安徽的马鞍山,来回八十公里多,虽累点,但收获很大。又一次锻炼了意志和身体,并在看似普通的景色中看到了生活的意义:社会终究会进步,人民总会是主人!上几张片和大家分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