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织造府博物馆观后感言
(2009-09-01 08:24:09)
标签:
红学杂谈 |
江宁织造府博物馆观后感言
朱永奎口述
在新建的南京图书馆西侧、在民国时期“总统府”旧址之西南方,一座民营博物馆——江宁织造府博物馆吸引着过往人群的眼球。虽然它占地面积仅18000平方米,但是300多年前江宁织造府(署)的主要建筑大都展现在世人面前。对于该博物馆的设计方案及筹备过程,诸多新闻媒体都作了不同程度的报导。作为红学爱好者,我有幸在江苏省红学会2003年年会上,就江宁织造府建设工程的立项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会后,我又多次与开发商——浙江广厦集团(南京)、与玄武区有关方面接触,书面向他们建言。(2009年第一期《红楼文苑》刊登了我当时的一则书面建议)。在该项目的拆迁过程和建设过程中,我多次近距离地观摩。主体建筑落成后,应馆长徐湖平先生之邀,我与在宁的部分红学家、文史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的朋友一道,观赏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深的古建筑专家吴良镛先生这一文化杰构。虽然还没有装修完毕,但博物馆大气、大方、大手笔的气势已令人为之倾倒。在观瞻之余,笔者对主体建筑——楝亭,还有话要说,对园中的绿化亦有些许想法,不吐不快,公之于众,以求教于同仁。
众所周知,江宁织造府中的楝亭是该博物馆所有建筑中的佼佼者。曹寅对它的情有独钟。这其中的缘由是,其父曹玺在任江宁织造期间建造了此亭,并从南京著名的景点燕子矶移来楝树栽在亭旁。“久之,树大可荫,爰作亭于其下,因名之曰‘楝亭’”。“言命二子,读书其下。”二子者乃曹寅与其弟曹宣是也。康熙二十三年曹玺病故,曹寅为缅怀父亲在亭中的启蒙教育之恩,即以“楝亭”为自己的别名,把刊刻的文集亦名之曰《楝亭集》,诗集为《楝亭诗钞》。曹寅还遍请当时的著名文人学士题诗作画,如今《楝亭图咏》四卷,图十幅仍存于世,题咏者共四十五家。康熙四十三年,庐江太守名画家张见阳及江宁知府施世纶造访曹寅,并由张见阳绘制了《楝亭夜话图》。楝亭已成为曹氏家族的文化符号,曹寅弟兄们不仅读书其中,他接任江宁织造后,奉康熙帝之命,以楝亭为平台,与明朝遗老、与江淮名士于此诗酒往还,切磋书画技艺,团结了江南众多文人雅士,从某种意义上说,楝亭就是曹寅搞统战工作的文化场所。游人来到楝亭观赏,定会沉浸在曹家大气磅礴的文化氛围之中,定会陶醉在大观园迷人的幻境之中。因此,楝亭在江宁织造博物馆中就特别吸引人们的眼球。如果将这大气的文化建构配上名家书写的楹联,将会给人们以“思无邪”、“三月不知肉味”之鉴赏效应。然而,吾印象中的楝亭并非此楝亭也。如今藏在吉林省博物馆的那幅《楝亭夜话图》,却是另一幅景象。张见阳手绘的《楝亭夜话图》即是当时拜会曹寅的写实之作,又体现了他的高超的绘画技艺。图中的楝树给人以青翠欲滴之感,亭旁的太湖石,漏、透、瘦、邹,傲骨嶙峋,而亭乃为一层四角之草亭。在四角草亭中,共有四人,即曹寅、施世纶、张见阳、煮茶奉茶之小童。该图后有曹寅的题诗,为手卷原装,卷首为张见阳所题之《楝亭夜话图》五字。说他是草亭,除了画面上给人的直观之感外,几位诗人的题诗,亦称楝亭为“草亭”。泰州人邓汉仪有诗曰:“念昔司空,始缚茅亭。”无锡顾贞观有诗云:“水月濛濛楝花谢,翛然坐我草亭下。”之句;康熙三十年春,吴之振《黄叶村庄诗集》卷七页三十三之《题曹子清工部楝亭图(辛未春)》有云:“追凉大好茅亭坐,强半寻诗道此中”无独有偶,尤侗在其《艮斋倦稿》卷五页—《楝亭赋并序》中曰:“爰筑草亭,欗干相亚。”严绳孙也有诗句曰“闻道司空旧草亭,至今嘉树想仪型”宋荦诗中有两句吟道:“惟有白门楝树好,六朝山色一茆亭。”楝亭为一层草亭确凿无疑而到了吴良镛老手下,却“变脸”为八角二层琉璃瓦构件,其巍峨高耸入云之态,雍容华贵之美,是博物馆中别个建筑不可与之比肩的,令游人刮目相看。吾不学无文,对古典建筑一窍不通,只是感到楝亭事实上是一座一层的四角草亭。吾思之,吴良镛老不拘泥于历史,而是从现代人的视角出发,用构建现代化博物馆的理念来表达历史,而不是简单的历史再现,更抛却假古董之嫌。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那句联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给人以缥缈无垠的畅想空间。对现时的楝亭我决无微词,而是提出事实供世人作一遐想罢了。
再一疑问是:我左顾右盼,怎么也没见到西花园中的合欢树的影子。说道合欢树,它是曹家喜爱的观赏性乔木。曹寅在他的诗中多次吟咏之。如在《晚晴述事有怀芷园》中吟道:“节气余萱草,庭柯忆马缨。”在《栀子》中曰:“晚凉轻剪玉,心拟合欢花。”在《戏题桃柳村扇》中有句:“鲜红谁画剪春罗,夜合花开贮锦窝。”诗中之“夜合”“马缨”即合欢花是也。此树叶与槐树相同,夜间相合,农历五月开花,淡红色,秋天结荚,除具有观赏性外,它还是一种中药材,古代人以合欢花赠友表示祝福和和美美之意,也是一种吉祥树。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就提到林黛玉吃螃蟹后,感到心口微微的疼,想喝口热热的烧酒。后来贾宝玉令人取了合欢花浸的酒来。在《石头记》己卯本、庚辰本这段描述文字旁,有脂砚斋一段批语:“伤哉!作者犹记矮凹舫前以合欢花酿酒乎?屈指二十年矣!”曹家不仅种合欢花,且用合欢花酿酒。此乃观赏与实用得兼也。如果在江宁织造府博物馆内栽上合欢花,五月开花季节,男女情侣来到树下,在绿叶,红花下叙叙爱情,该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老年伴侣,在树下幸福的回忆年轻时浪漫爱情生活,新婚青年男女,穿上白色的婚纱,在合欢花下拍照,摄影,留下爱情、幸福的一刹那,这都是合欢花的文化效应,红楼文化的效应。邀一些亲朋好友来合欢花下叙友情,祝和谐,这是一种多么高雅的中华文明的境界啊!来江宁织造府博物馆游览,观赏合欢花,值!博物馆多栽些合欢花,值!
以上是我们观览江宁织造府博物馆后的感悟,对耶,错耶,愿听大家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