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朒朒

(2016-01-07 11:12:56)
标签:

儿语

方言

北方话

分类: 语析

自从小时候记事起,我就经常听到大人把吃肉说成“吃gǎgá”(第二音弱化而变阳平)。后来学会,时不时和小伴儿互相也这么说。直到大约十三四岁以后,同学伙伴之间才很少用“gǎgá”这两个字,仅个别时候对小娃娃说。可是,却从来没见过“gǎgá”这两个字,更不知道该怎么写。

约半个月前,偶然读到宋人毛滂一篇《玉楼春》,见其中有个生字“朒”——还好,电脑打字可显,不用临时自造。连接“汉典”网查知,“朒”字有两个读音及相应释义:【一、入声一屋部 1.农历月初月亮出现在东方:“~朓警阙,朏魄示冲。”2.亏缺;不足:盈~。二、去声二十二祃部,〔~~〕方言,(幼儿语)肉,如“吃~~”。

见此,不禁心动。这不就是小时候说的那个“吃gǎgá”嘛?想到“朒”字有两个读音,再仔细查看那首词作。没错,就是“”音。原作全文如下:

 

玉楼春

压玉为浆麟作,珠树琼葩长不谢。翠帘绣暖燕归来,宝鸭花香蜂上下。沙堤佩马催公驾,月白风清天不夜。重来赫赫照岩廊,不动堂堂凝太华。

 

这是一件押词韵第十部仄声即上声二十一马去声十卦(半)二十二祃通用的作品,其中的“谢夜”按传统词韵与“朒下驾华”同韵;但是,按普通话,前二字与后四字互不同韵。

去年12月底,查看家中所藏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6月第6版,20141月第486次印刷),见“朒”字已收入其中。但是,仅标音为并有释义(第959页);而在音对应的第414415页,却未收该字。

今天,特地查对张华文毛玉玲编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7月版《昆明方言词典》,见与音对应的第183页所收对应条目的释义为(因其标音不便录入而从略,后部数十字释义也从略):【嘎嘎 ①(食用的肉)肉(多指煮熟的)(含生动意):鸡~︱吃点儿~︱拿筷儿搛一坨~】。

现在,普通话以及京腔中都没有“朒朒”一说;在华北方言之外的我国东南各省方言以及其他方言中有否该字,若有则该怎样发音,也不得而知。但是,在云南,这是一个常用词语。根据经验,北方话西南方言区其他地区,亦即川黔鄂三省大部以及桂北的汉语区,很可能都有这种说法。

据此而言,一千多年前已经使用,且如今数千万人甚至上亿人依然活生生使用着的这个“朒朒”,由于现当代某些人的这化那化,已被武断地几乎完全逐出印刷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