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娟子-且行且歌
娟子-且行且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650
  • 关注人气:2,6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桂林游(上)

(2016-02-23 17:22:56)
标签:

旅游

图片

桂林

阳朔

漓江

分类: 人在旅途

         觉得春节就这么在家里窝着,有点太可惜了,于是我们去旅行社订了个“桂林双飞五日出神入画”跟团游,2月16至20日。

    掐头去尾,实际只有三天时间在旅游:桂林一天,从磨盘山码头坐“外宾”游轮,沿漓江一路看景兼用了个自助午餐,在阳朔上岸住两晚,然后在阳朔看“印象刘三姐”、观银子岩、看十里画廊其中一个景点“蝴蝶泉”,第四日再返回桂林,途中在某超市停留购物(我们的团应该是纯玩不购物的团,结果某些团员提出要购物,导游顺水推舟),中午在某民族风情园用午餐,随后到訾洲公园转了转,在此可以拍到象鼻山另一侧。

   整体来说,旅游过程还是比较轻松的,天气晴朗也很给力,只是旅行社为了最大限度赚取利润,而缺斤少两做得有些过分,比如在我们的航班抵达桂林机场后,接机的并非我们的导游,而是其他团的一个导游,并且为了省钱而让我们足足等了一个小时,和其他航班的游客合并一辆车;本在旅游项目中最抓人眼球的“遇龙河两人竹筏漂流”和“世外桃源”景点,也被改成了其他公园6人大竹筏和乱糟糟如字画拍卖大市场的蝴蝶泉。当我们以为就要去遇龙河浪漫漂流时,结果导游铺垫性叙述说了一通遇龙河村民因不满政府而罢工,随后立即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改换景点同意书来要大家签字......

    不想自己麻烦订票订房订车,既然要跟团,就要被挨宰~

    好了,还是上片吧,毕竟桂林是美丽的,也是唯一的。

桂林游(上)
    日月双塔,坐落在桂林杉湖中,是新桂林的标志。它正好在我们入住的桂林大瀑布酒店旁边,所以放下行李,我们就出门来这里转转看看了。
桂林游(上)
双塔很漂亮,现在也不收门票了,很多市民和游客,都在这里悠闲漫步、引吭高歌卡拉OK。
桂林游(上)
   双塔周围的动物石雕,很萌很可爱~
桂林游(上)
桂林的城徽——象山;象山周围各种竹林绿叶,把象山遮蔽的严严实实;夜晚的日月双塔;夜晚的桂林大瀑布酒店。
桂林游(上)
   桂林市容
桂林游(上)

桂林游(上)
桂林的正阳步行街内,各种店铺琳琅满目,尤其吸人眼球的是这火辣辣的剁椒。
桂林游(上)
    桂林米粉是桂林的一大特色,那是一定要尝一尝的。

    尽管导游介绍说的那两家正宗的只要4元的米粉店我没见着,但看看这一家典雅的装饰、盈门的顾客,我们还是坐了下来。点了一份18元的素米粉以及一份32元的卤肉米粉,味道很赞!
桂林游(上)
   “日月双塔”,大概是由这颜色得名的吧?
桂林游(上)
   好了,不用说,这就是世界闻名的漓江景色了~
桂林游(上)

桂林游(上)

桂林游(上)

桂林游(上)

桂林游(上)

桂林游(上)
人民币20元的背面,就是著名的漓江景点“黄布滩”。
桂林游(上)
    我们在游轮上的4个小时里,一听到喇叭里介绍某某景点到了时,大家就呼啦啦跑到楼上甲板上去拍照。其实,从桂林到阳朔的83公里水程,漓江的哪一处,都是美丽无双的。

    只是桂林的旅游业已经商业化太严重了,连在所谓的“外事游轮”上,也把很多服务当作VIP商品推销出去:虽然我们团费已经包括餐食,但服务员仍然大喇叭推销着:“只要购买6、700百元的午餐,就可以享有在二楼用餐的专利;只要买个300元的四小碟小吃,就可以不用排队领“自助餐””。在买了一小碟30元的炸小鱼后,我们决定:不再为暴利多出一分钱!R也和俺分工合作:一个上甲板拍照片,一个排队拿午餐。
桂林游(上)
   船一靠岸到阳朔,就见码头上一老翁的鸬鹚摊,还是英文说明哦~

   R立马叫我上前拍照,果然之后老汉生意红火~
桂林游(上)

阳朔西街,很多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围巾小玩意,还有不少酒吧、餐馆、小吃摊,甚至还见到一位德国帅哥在卖香肠,当然了,这肯定不是德国香肠了。

桂林游(上)
看着精美的木雕,哈喇子快流下来了。可惜搬不了,否则R早就买下来了。
桂林游(上)
相比起经济发达的江浙,广西还是比较贫穷的。它80%的经济收入,就靠旅游来支撑了。
桂林游(上)
我们入住的阳朔新西街国际大酒店,老板财大气粗,大厅内的红木家具富丽堂皇,竟拥有两家饭店,还有辆电瓶车,免费供客人在两店间来往,省去了步行去西街的好些腿脚。
桂林游(上)
在阳朔的第一晚,便观看了著名的老谋子导演的室外大型实景剧“印象刘三姐”,看着大门口乌央乌央的旅游团队,除了感叹还是感叹~
桂林游(上)
     虽然俺带了个长焦镜头,可还是不够长,只能拍到这么远了。
桂林游(上)
    虽然早前看过“印象西湖”的R说,好像没杭州那个好看,但第一次看此剧的俺,感觉还是蛮震撼的。据说演出的都是本地渔民村民,七七八八共有600号人呢~
    虽有所准备,但还是被晚间的阴冷冻了下,俺的咳嗽更加重了,在阳朔跑了好几家药店,竟然买不到我的止咳药,也没有R要的百服宁和白加黑......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