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时的邻居之二

(2014-06-23 04:23:09)
标签:

李刚

那时

面条

卡车

分类: 往事如烟

       在146团部时,我家和另一个邻居关系也很好,就是左手边的李刚家。

 

       李刚和我弟弟差不多大,他爸爸是个卡车司机,这在70年代,可是个吃香的工作。除了三天两头要出车跑外地,能带回来很多稀罕吃食以外,还是个消息灵通人士,见多识广,很受大家敬重。

      冬天的新疆,气温能到零下好几十度,这时我就喜欢看李刚他爸在车前忙乎儿时的邻居之二。因为天太冷,车子发动不起来,就见他拿着个气焰枪,一打着就发出蓝色火焰的那种,对着车底下的部位,慢慢烧烤一阵子,我猜大概就是水箱的位置吧,然后再用几道拐的发动工具,插到车前,使劲摇动那几道拐,发动车子。往往得捣故好长时间,来回折腾好几次,才能把车子发动起来。而且,卡车的后轮胎上,往往都捆着根铁链条,那是防止汽车在冰上走时打滑的。有时候,有些路面上被撒上了黑黑的煤渣,也是为了防滑的。那火焰枪,有时也被李刚爸拿来做其他用途,比如烧烤掉猪蹄猪耳朵上的毛毛,就比俺们家拿着个镊子一根根的拔毛,效率高多了。儿时的邻居之二

       因为李刚爸爸个子细高,又常年坐在驾驶室里,他的背微微有些驼,走起路来,还是个严重的外八字,我经常模仿他走路,感觉匪夷所思,我怎么一像他那样,根本就走不起来了捏?儿时的邻居之二

 

       李刚父母是江苏沛县人,算是我们老乡了。因为他家,我才知道了沛县的狗肉好吃!还有,江苏人也有能吃辣的!李刚家特别能吃辣椒,这点,我家比不了。每到辣椒上市时,就见李刚妈开始忙乎起来,在门口支个大锅,旁边摊放着好几个大簸箕装着的红尖椒,开始炒干辣椒,随着炒得时间渐长,那呛人的辣椒味就开始弥漫在整个家属院上空,我们常常在家还被呛得直咳嗽呢,可就见他们,竟然拿起锅里的辣椒,就直接往嘴里放,一点儿没事儿,俺们就佩服得五体投地啊。还别说,李刚家做好的辣椒酱还真好吃。我真正喜欢上吃辣,就是从李刚家送的一瓶自制辣椒酱开始的。

       那是某一年冬天,我妈带弟弟回老家探亲去了,就剩下我和爸爸妹妹,实际上爸爸整天在单位忙乎工作,也就是我负责起了妹妹的吃饭任务,还有剁鸡菜打扫鸡圈的活儿。我那时好像才上初一吧,力气也不大,因为爸爸还没回家,我就只好开始做饭。其他的饭不会做,就会蒸馒头,估摸着做面条简单点,那就做面条吧。那时做面得自己和面、擀面,机器压面是几年后的事啦。我就学大人的样,加点盐水和好了面,就在大案板上擀起来。那面可够硬的,我力气不够使的,擀来擀去的,最后切好的面条,竟然是软塌塌的。那也不管了,能吃就行。我烧开了水,把面下到锅里,放点油,再放些切好的大白菜,放点盐。这时,邻居李刚妈妈看我们就姐妹俩在家弄饭吃,就送来了一瓶辣椒酱,正好我们打开它,就着汤面条,吃得是热火朝天,稀里哗啦。妹妹直说“姐~你做的面条真好吃!我宁愿撑死在锅台前~”哈哈,那天的面条,我们一人吃了三碗!

 

       每到夏天西瓜大量上市,我家就和李刚两家合买一卡车大西瓜,然后一家一半,把西瓜一个个滚进床底下储存起来,可以一直吃到冬天过元旦呢。那时的物价也真便宜,记得西红柿才两分钱一公斤;有一次老爸买了一大麻袋西瓜,也才2块钱,那这半卡车西瓜,也没几个钱。那时经常听老爸老妈嘀咕什么“行政多少级,工资多少”,我听不懂也记不住,只知道他们都属“国家干部”,还比口内(也就是内地)的同级工资还要高,边疆优惠政策嘛。

       这样,早晨在家简单吃点馒头啊稀饭啥的,中午一家人回来,就叫我拿着碗饭票,去食堂打点菜买点馒头回来,再叫我钻进床底,滚出来个大西瓜,让老爸敲敲听听熟透没,点头了,就它了!切开,大红沙壤,甜得掉牙~就着馒头食堂的菜,吃的那个饱啊~下午继续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晚饭再由爸妈好好做一顿,炒几个菜,大家围坐一处,热热乎乎,吃饱了,搬只小凳子,到门口乘凉。爸妈还经常要我们开家庭音乐会,“老大,你来一个节目!老二准备~老三学着啊~”常常俺的样板戏还没完,妹妹就摩拳擦掌了“我也要唱!我也要唱!”其实,“除了没当过领导,什么都当过“的老妈,唱歌是很积极的,印象中,只有老爸没有节目,其他人都上了,最后就成了个小型演唱会,邻居们也都来凑热闹。那时哪有什么春晚明星啊?人人都是主角~。俺经常跟着学校的文艺小分队,上舞台到处巡回演出,估计唱歌水平和胆子就是这样慢慢练出来滴。

 

       记得我初三去石河子市二中转学时,就是和老妈坐李刚爸爸的卡车顺路去的。那时我第一次坐驾驶室,一闻到汽油味,胃里就翻江倒海;一看到路前方有高坡下坡,我的心儿,就跟着忽悠忽悠上上下下滴,有时闭起眼睛,还是忍不住下坡时那心脏忽悠一下的坠落感。

       就记得李刚爸一边开车,一边跟老妈聊天,直夸我:“看看你家老大,真是简朴的好孩子,这么大了,还穿着妈妈做的布鞋,连条的确凉裤子也没有......"我看看身上老妈给做的灯芯绒花上衣,心想,我这衣服挺好的啊?”的确凉“就真的凉快吗?

      那时,俺对吃啊穿啊什么的,还真是没概念,因为老爸老妈一直教育我们,”生活上要向最低标准看齐,思想上学习上,要向最高标准看齐。“其实那时的人,基本都一个样,都是挺简朴的,有谁太爱照镜子,我们都会说”怎么这么骚情啊?“就觉得那是低级小资情调。我的衣服有时是老妈的衣服改作的,弟弟有的花衣服,也是从我们姐姐这传下来的,只要洗得干干净净的穿出去,大家也都没觉得有什么丢人的。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