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818为女儿“败”的银子
(2010-12-16 04:39:57)
标签:
南京钢琴银子油汀学期杂谈 |
分类: 家有小女 |
自从女儿呱呱坠地起,不,确切的说,是从一旦得知怀了宝宝起,就开始准备银子,给她“败”了。
不过,女儿还算要求不高的,从出生前,俺也就是给买了些“胎教”音乐、宝宝歌舞之类的磁带,给她听,实在是不值几个银子。
打她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花的银子可就一把把多了起来。从各种只穿了一、两次甚至还根本没来得及穿就嫌小了的衣裤鞋袜,到各种玩具、绘画小书、毛绒玩具、《猫和老鼠》全套VCD、各种读本套装、数不胜数,也不知道花了多少银子了。只记得后来我们搬了新家,整整一间小屋里,全堆的是她的玩具,后来只要回老妈家就带些过去送人。
记得单是为了她的鞋子,俺就白花了不少冤枉钱。
话说女儿一岁以前,那还是不需要什么鞋子的,因为还不会走路啊,所以只是穿那些袜子啊、软底宝宝鞋就可以对付了。可自从过了一岁生日,突然迈腿走路开始,俺又是喜来又是愁。喜的是,孩子终于可以跌跌撞撞的开步走了,愁的是一直买不到小孩合适的鞋。往往在五彩缤纷的儿童衣物专卖店里,眼花缭乱的搜索半天,再问售货员:“有没有1岁小女孩穿的鞋子”时,往往得到的答案都是令人失望:太小了!所以,当有一次在老妈那个小城,发现了一家专卖布鞋的店铺后,我几乎把那家店铺的所有小孩鞋一扫而空。因为盘算着,不但可以把女儿的鞋子都解决了,还顺带着把邻居们那些妈妈们的忧愁也给解决了。可惜,当我带着一大包各式男孩女孩的布鞋回到南京后,那些妈妈们竟然也没从我这儿拿走一双。直到女儿大了,那些鞋子的小部分,还是被我带回老妈那,给了弟弟妹妹的儿子们,而大部分则是静静呆在某个角落,直到被人遗忘。
比较可见的投资就是500元的婴儿床,和专门烘尿片的2个电热油汀(约700一只)了。这个床自女儿从医院回家后,就一直挨在我旁边放着,一直到约两岁,因为女儿个子太高,那小床再也睡不下了,才“退休”转给了弟妹的孩子了。电热油汀则老妈那一个,家里一个,冬天孩子走到哪,哪里的油汀就“开工”。
开始感觉花钱力度变大,还是上幼儿园的时候。每个月好像要交300-400,简直比后来上小学时花钱还厉害!幼儿园小班和中班的一年年,是天天回家,由奶奶接送的(俺在非洲工作,太远);剩下的一年半,因为我回来后住的离女儿幼儿园太远,得转两路公交车,前后还要走几百米的路,每周一早晨送女儿返园肯定迟到),所以就让女儿进了全托(就是不用每天回家,而是一周回家一次)。而进全托的代价就是必须选一个所谓的“特长班”,于是我们就没有任何选择地进了钢琴班,入班的“赞助费”就是5000元。而后孩子三番五次带回老师的“指令”:一定要买钢琴。俺怀疑女儿弹钢琴的热情到底能维持多久,就先试探性的买了架雅马哈电子琴,2000元,可是没过多久,老师捎话来:“孩子的指法力度不够,怕是你那电子琴惹得祸。”得!赶紧屁颠颠滴带上小人儿,拿着那点血汗薪水,周末“流窜”于南京的各家琴行,终于在一家看中了一款“珠江”牌学生钢琴,在n次郑重其事的询问过小人儿,小人儿点着脑袋一脸纯真地回应俺:“嗯,妈妈,我一定好好学钢琴!”后,在老师的名片帮助下,得到了不少优惠,终于以8800的价格,隆重把钢琴抬回了家~
这次回国特意去看了下钢琴的价格,额滴神~~再也看不到3万以下的钢琴了~
紧接着,孩子上小学了。因为从没上过什么学前班,俺也没给孩子灌输过学前“热身”运动,所以当孩子到了学校后,竟然很不适应。虽然俺在家附近找了个南艺学生继续给孩子上钢琴课,每周一次50元,可也是只坚持了一年,就以我被单位派去外地工作而告终;再加上女儿对钢琴老师的批评有抵触,逐渐也失去了对钢琴的兴趣。我去外地工作,孩子转学去了同城另一个区的奶奶家,钢琴学习也就从此中断。这样粗算下来,一年2400就没了,花了几百大洋买的那些个哈农琴谱啊以及那架钢琴,从此也成了摆设。总计约18000元就此打了水漂。
再后来,在结束了5个月的外地工作后,俺又回到了南京。孩子也自然再次由我接手。这回,女儿打死也不愿再碰钢琴了。
正在万般无奈之时,孩子的学校又开始有了动静,一家专门面向小学的音乐培训机构正招兵买马,于是女儿又开始了学吹长笛的“长征”。记得第一次买的长笛700元,好像一学期的学费是760,学费不算贵,孩子也挺喜欢,也一直坚持到了来加拿大之前的初二。每次周末送女儿去原来的小学练习,就觉得那么大个的孩子和一帮小不点儿混在一起,很是滑稽。幸好还有一个曾和女儿同班的女孩,也从其他中学回来接着上课,两人有个伴,一直坚持到了最后。
那时每到暑假,孩子也跟风去考级。考了3次,竟然也考到了8级。最高是10级,可惜我们没时间再去考了。但是就此,孩子的自信心大增。当然,每次考级,银子还是要花的,报名费啊琴谱啊等东东,七七八八好象也有200左右吧。这样算下来,这么9年来,换了三根长笛,4150元,学费10640元,七七八八也得要15000多了。
这些还都是课外“才艺”学习方面的投资。真正在学校的学费则根据学校不同而不同。
女儿的小学1-5年级,都是在户口所在区的学校,没有“赞助”、“择校费”等东东,还算好,每学期约花费约400多学费;校服之类也不算多,一套白绿相间的化纤运动服大概7、80块;除了一年级时,中午给女儿找了家“小饭桌”(也就是学校附近的人家,为一些父母没法接回家的孩子提供午餐、中午休息的场所,老太太还负责接送到学校,每月好像250元),二年级时在奶奶那以外,其他年级时中午均在学校吃盒饭,每餐好像5块,有荤有素还有汤,关键是热的还不用俺操心了。
俺曾给女儿报过几个课外补习提高班,什么作文啊、数学啊,结果她根本不感兴趣,俺花了钱,孩子竟然偷偷跑去跟同学逃课出去玩了。看到没有任何效果,后来俺也干脆就再也不报这些班了。
为了女儿能顺利“小升初”,进入一家好点的中学,在女儿6年级时,俺狠心把她送去了一家郊外的双语寄宿制私校,每周回家一次,好像每学期是6000-7000元,还得交一笔“赞助费”。不过,在那儿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女儿的学习上来了,对英语老师的依恋,使得她原本很差的英语,到入中学的考试中,成绩竟然是96分。非常感谢那位负责的老师,记得每次傍晚我打电话去找女儿,宿舍的老师都回答:女儿正在补习英语呢。要知道,那可是老师的业余时间,我也从没有送过老师礼物,甚至都没见过这位老师一面!
一年后,女儿终于考入了那家名校的分校,寄宿制,每学期又是学费7200,住宿费750/学期;非常难看没有选择的几套校服:700元;毫无选择的“保险费”270元;一学期的伙食费2000(一周100),还不包括每周另外自买的水果、牛奶之类。记得给女儿在学校订过几次“果奶”,一个月要120。
对了,还有每年暑假一次的旅游。像06年俺娘儿俩跟的个香港迪斯尼亲子游旅游团,一人3800。粗算下来,在这个中学一年需要25300元,还不包括每个周末回家的花销。要再加上周末去学长笛的费用,得要上27000了,这差不多就是俺当时一年的工资了。
非常感谢R,他义无反顾主动地把这些费用都交了,包括女儿在六年级时那一年的学费,尽管那时的学费还不能报销,尽管那时我还没有嫁给他。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坐下来,和我讨论对孩子教育的问题,经常告诫我要“calm down ”、要对孩子有耐心;当知道孩子要参加运动会800米赛跑时,他竟然傍晚和我们在湖边散步时,还和孩子赛跑,像一个老顽童......
当然,还得说明一下,这可都是2007年以前的事了,现在的物价就更上N层楼了。从这点来说,俺相信那些当年劝我的大姐说的:孩子早生比晚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