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女儿第一次换牙,还是在幼儿园大班时,5岁左右。
开始我根本没在意,还是周末来接孩子回家时,幼儿园的老师说,她早晨给每个小朋友嘴里喷药(大概是防感冒之类的)时,发现女儿嘴里的下门牙里面有小牙冒出来了,要赶快处理,不然会把新牙挤得没地方呆,以后会很难看的。
这一听不打紧,心里着急起来。搬过女儿的脑袋,仔细查看,果然在下门牙里侧,隐约有个白色硬硬的小点。可原来的牙却纹丝没动。这可怎么办啊?眼看着小牙一天天长大,可老牙丝毫没有退位的表示。
看来只好求助医生了。来到儿童医院牙科,看着女儿忐忑不安的躺在手术椅上,惊恐不安的盯着医生手上的各种工具,我的心里也跟着揪了起来。医生在女儿嘴里敲敲打打,然后说必须拔牙,要先打麻药。看着一根长长的针管,戳进女儿的牙龈,好像戳在我的心里。但是我这时刻不能扰乱军心,只能帮着医生,按着女儿的脑袋,不时安慰着小人儿,嘴里咕哝着“马上就好,马上就好了。”
看着麻药起作用了,医生开始拔牙。可是那大钳子钳住女儿的牙后,医生使劲一拔,女儿的小小的身子也跟着被掕了起来似的,牙还在原来的地方。我当时可能脸都是扭曲变形了,只是我看不到。
医生的额头渗出了汗滴,嘴里嘀咕着:“怎么这么奇怪啊?一般的话应该下来了啊?”于是又来一次,我看着医生的手上的钳子不是在向上拔,而是在左右撇了。牙还是没出来。看着女儿的小脸,可怜的满嘴是血,我那个心疼啊~~真想阻止医生了,心想:不拔了,我们回家吧。可理智告诉我,已经这样了,只能继续。第三次,只听见“喀嚓”一声,一颗长长尖尖的小牙被连根拔了出来!我的天啊!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带根的牙,还是三个根!难怪这么难拔呢。医生处理了伤口,塞了点棉花,我们赶紧出来,好像这样就逃离了痛苦一样。
坐在候诊室大厅的椅子上,因为得休息一会才有劲去坐公交车回家。女儿把头靠在我身上,不时的痛苦抽泣着,我时不时地给她换下嘴里沾满鲜血的棉球。我紧紧的抱着她,以期这样能减轻她的痛苦。终于,嘴里的血少多了。我赶紧去买了女儿爱吃的冰激淋,看着她小心翼翼的舔着,吃几口,再伤心地趴在我腿上哼几声,再接着吃她的冰激淋。这第一次换牙(实际上是残酷的拔牙),就这样结束了。
以后女儿的牙不是这里松了,就是那里动了,可奇怪的是,它们老也不掉。好像我们又去了几次医院,这几次都没第一次那么惊心动魄、那么痛苦了,可每次去医院,女儿还是极其抗拒。都是第一次给弄怕了!
还有几次,是我给女儿当了拔牙师了。因为看那牙松的厉害,可女儿自己怕疼不敢碰,我就洗了手,用手试图揪住那滑溜溜的小牙,结果第一次没成功,牙在我手上滑脱了,还害得女儿对我的技术不信任了,坚决不让我再碰。终于在我的N次信誓旦旦的保证下,女儿同意了让我再试一次。这次,我用柔软的餐巾纸,先裹住小牙,这样增大了摩擦力,就不容易滑脱了,果然成功!
唯一一次女儿的牙自己掉的,是在一年级时的学校里。据女儿描述说,那时正放学准备回家,小朋友们背着书包排好了队正走着,没想后面的一个同学推了一下女儿,猝不及防的女儿一个趔趄,嘴巴撞在了前面的同学书包上。等小朋友们惊呼“xx,你的嘴巴全是血!”时,女儿才发现,那颗松动的牙已经不知跌掉到哪里去了。
每一次女儿的牙有“情况”了,我基本都会跟她开玩笑地说:“我们把一根线拴在你的牙上,再系在门把手上,只要你一关门,牙就掉了,多省事啊。。。。。。”女儿坚决不干。
我把女儿掉的牙都收集起来,用棉花包好。可惜搬来加拿大时,不知弄到哪里去了。
回想起俺小时换牙的经历,那时觉得真是极其自然、痛并快乐的小事啊。每次有牙松动时,俺就不停的“折磨”它,不是不停的用舌头舔,就是用手扭扭它,甚至吃饭时也不消停,往往吃馒头时,不急着吃,而是把馒头狠狠地摁在那牙上,再猛地把馒头拿开;这时就会有一阵钻心的痛~~可是停顿了没几秒,就又忍不住去倒腾。很快那松动的牙就到了手上,成了把玩的玩具了。记得俺除了两颗虎牙,是被老妈连哄带骗弄去医院,被钳子拔掉的外,其他的都是被我自己给解决了的。而那时,我外婆还会教我:“要是上牙掉了,要把它好好埋在土里;要是下牙掉了,要双脚并拢,使劲把牙扔到房顶去,这样,你以后的牙才能长整齐。”我还曾经坚信不疑了好几年呢。
现在想来,也是因为现如今的孩子生活太好了,吃精粮太多,却很少吃那些我们小时曾认为的美食小吃,比如炒蚕豆啊、嗑瓜子啊、啃甘蔗啊,所以牙齿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我曾买过好几次甘蔗,每次试图让孩子啃,结果孩子都说“我奶奶不让我吃,害怕把牙吃坏了。”而最后只好作罢。
牙科医生也说,现在的孩子换牙困难,不是一个两个了,而是普遍现象。主要就是因为孩子“磨牙”的小吃没了,全吃松软精细的食物,结果造成孩子换牙不掉、得去医院拔牙遭罪的结果。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