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河,去米国(原创)
标签:
留学thisstyle隧道美国海关加拿大杂谈休闲 |
分类: 人在旅途 |
昨天下午,老公突然说要去对面的米国一趟,目的竟然是要检验一下俺在印度办的的米国签证是否可用。
其实俺那签证上面写的是延期至12月,应该没错的。
我们11月6号得去米国参加一个party,害怕万一不行,岂不误事糗大?于是趁现在没事,就去走一遭吧。
交了隧道费,就进入河底隧道。没想到周日堵车,在空气混浊的隧道里只好走走停停。
车上的电子地图上,清楚地显示我们正地处河底,加拿大和米国将要交界之地。中间圆圈处,河中间有条分界线。
隧道中部,墙上分别是加拿大和美国国旗。这里就是国界了。(可惜拍花了)
虽然我们的车还在隧道里,可地图上的显示提示,我们已经是在美国的密歇根的地盘了。
终于出了隧道,重见天日!前面就是美国海关,每辆车都要经过关卡,类似于高速收费站的样子,可是每个道口,却有3个大大的摄像头对着每部驶近的车辆,另外还有精准的X射线检查仪,据说曾有人曾接受过医院的仪器检查,经过这里时,竟然被发现异常!原因是他身上残留的射线。幸好检查我们的是个年轻漂亮的女海关员,只是例行的问了些问题,比如:你们去哪里啊?住在哪啊?去美国干什么啊?检查完护照上的签证后,就放行了。看到有的车还要停下,接受后备箱开箱检查。
俺记得来加拿大后,第一次去米国时,那可是耗费了俺们好长时间。
俺得走专门路线,停车,进美国海关办公室,交上中国护照签证后,等待叫名字,再回答详细的询问;按指纹(与办签证时的储存的电脑资料对照);还要交点费用(忘了多少了);警察还要仔细检查车子;大约半个小时后才放行。以后再去美国,手续就简便多了。
排队等待入关检查,随手拍的。这就是著名的美国通用汽车大楼,曾经的。
底特律。从隧道过来,看起来还没那么破败,可要从大桥过来的话,就是另一番情形了。
老公说,实际上底特律城里还是很漂亮的,摩天大厦林立,和纽约没有多大区别。

原价为30-40多刀的名牌夏裤,现在竟然只有4.99刀。美国的东西比加拿大便宜,况且只有6%的税,难怪好多加拿大人周末就跑到米国来,吃喝玩乐购,临了,再给车加满油。
而米国人则羡慕加拿大的免费医疗等福利制度。
这里的试衣间很宽敞,除了有椅子可坐,还有镜子,和两三个胖子都能转得过来的空间。每个人可以拿一大摞喜欢的衣服,挂在里面,一件件慢慢地试,不满意的衣服可以就留在试衣间里,有专人来拿回去。
逛累了,就买了咖啡、糕点,坐在美食角,边聊边吃。这里也有个名叫“熊猫”的中式快餐店,可惜那些中餐已经不是正宗的中餐了。
休息好了,就起身开路。途经一片花花绿绿的地段,老公说那是个墨西哥城,里面全是墨西哥人,和他们开的墨西哥餐馆。
每年有很多墨西哥人,通过边境偷渡等各种途径,跑到美国,来寻找更广的生活天地。
可以看出,他们的居住环境还是比较差的。但是至少他们住的还是“唐耗子”。
马上要出境回加拿大了。来到加油站,让车喝满油。这里还有个不小的免税商店,里面商品和其他机场的免税店没什么两样。

这里的油价只有2.52刀每加仑,而加拿大每加仑将近4刀。
没有人按喇叭,大家都听从工作人员的指示,耐心的排队等待。
这种迷你小车叫“smart”,只能乘坐两人,像是被人砍了一刀,被削掉了屁屁。可是它却因节能,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年轻人群。售价2.5万刀左右。
从下午2点半,到5点半,三个小时,俺们就出了趟国,买了东西,想想还真好玩。要在过去,怎么也想象不来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