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加拿大看病(原创)

(2010-01-15 03:56:54)
标签:

家庭医生

护士

药房

小屋

药剂师

加拿大

分类: 加国枫情

 

 来到加拿大,去过几次诊所。

 第一次是刚来不久,虽只是有点小毛病,但是俺觉得不放心,还是去了walk-in clinic(不需要预约,即来即看病的诊所)。拿出健康卡,服务台的护士温柔的问了几个问题,登记过后,吩咐俺在外面候诊厅等候。候诊厅布置得不像诊所,倒像是温馨的家具会客厅,约有10来个沙发椅子,还有若干杂志报纸供病人翻阅消闲。大概等了有10来分钟,听到护士用含糊不清的发音叫我的名字(外国人发中文名字的音一般都很拗口),环顾左右,确认的确是在叫我时,赶紧上前。跟随护士进到里面,又是一番询问,回答问题。当护士得知俺自己在家已经服用了阿莫西林时,无比愤怒的神情着实把我吓晕了。这回俺才明白了,原来在加拿大(美国也一样),没有医生的许可、没有医生的处方,病人是绝对不能自己吃药的!这一点可和国内大不相同。在加拿大看病(原创)

俺被吩咐进入一间小屋等候医生。小屋里有一张供病人检查的小床、一些简单医疗设备。约又过了10来分钟后,一名年轻男医生快步进入。简单询问了俺几个问题后,和刚才护士的问题大致相同,于是给俺开了一张处方,告诉我去附近任一药房买药,按要求服下即可。俺拿着医生处方,一分钱没花,离开了诊所。

回头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大型商厦,旁边就是一家药房。加拿大的药房很多,一般里面除了卖药外,还有其他生活用品出售,甚至还有邮局柜台服务,俨然一个综合商店。排队交给药房药剂师处方,等待一会儿,柜台里面叫我的名字了。药剂师递给俺一个纸包,上面贴着俺的名字、药的名称、服用方法等等等等,还有一叠票据,最重要的就是俺的药了。偌大一个午餐包大小的包,打开一看,只见包装精美的药盒里,静静地躺着一颗胶囊,这颗药竟值22加元!(后来LG把票据拿去公司报销了)俺在国内从没见过如此详尽的发药程序,一下子还有些不适应。在加拿大看病(原创)不知是药效显著还是心理作用,服了如此贵重的药后,果然很快病就好了。在加拿大看病(原创)

 

第二次是俺去年夏天回来定居,要和家庭医生见面,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当然这些也都是要提前和医生预约的。这点和国内不一样,以前有病只要直接去医院挂号,至于看的是哪个医生不一定;而这里通常一家老小,都会有自己固定的家庭医生,他(她)掌握你所有的身体状况的资料,如果需要看心脏啊、妇科啊等专科的话,这个家庭医生会替你联系其他专科医生,预约好时间后,再通知你何时、何地、看哪位医生的。

这位家庭医生态度非常和蔼,我们坐在椅子上,医生则就那么站着,微笑耐心的给我解释了约有半个小时,感觉真是有点受宠若惊(俺在国内可从没见过这样服务的医生,大概除了在手术台上开刀不得已站着的以外在加拿大看病(原创))。

 

在接着的一两月内,俺按照医生的安排,分别又去了两处诊所,进行专科检查。最后又回到家庭医生那儿,听他对所有的检查结果的全面解释。心脏,没问题;血压,没问题;B12、维生素D有点低,马上去药房开点,回家补充。其它有点儿问题的地方,家庭医生又联系了专科,再做进一步检查。

在加拿大看病(原创)
   这次检查还挺严格,得要换上诊所的衣服才能作B超等检查。俺也不顾难看了,就给自己来了张。

 

里面有N个更衣间,分别用布拉起来当门帘。里面还有挂钩、条凳,倒是感觉比国内的商场试衣间还要宽敞便利点在加拿大看病(原创)

今天上午,是俺第三次去诊所了。

在加拿大看病(原创)
 这个诊所很小,好像只有两名医生,定时在这看病。一进门的墙上,开这两个窗口,分别写着医生的名字。病人报上要看的医生姓名,递上自己的健康卡。护士递给俺几张表格填写,表格被细心的夹在硬板夹上,笔也是备好的。

俺一看表,OMG!密密麻麻一大堆问题:姓名年龄性别自不必说,还要填上医生名字,问答诸如“吸不吸烟、喝不喝酒、有心脏病否、有癌症否、有糖尿病否、有高血压否、有家族病史否、有过手术否。。。。。。”好几十个问题,简直感觉有点像小学生答试卷啊。在加拿大看病(原创)交过“试卷”,耐心等候护士的“传唤”。


在加拿大看病(原创)
环顾左右,病号们不是拿着本小说在看,就是带着随身听。唉,下次俺也要记得带上MP3了。再看看周围,照例,诊所布置的不像医院那么压抑,墙上除了花卉画儿外,还有几幅画是关于医疗历史的,其中一幅画中的女主人公身着印第安服装。
在加拿大看病(原创)
左边的一幅画比较恐怖:病人躺在地上接受治疗,旁边一人按着他的手,另一人按着他的腿,医生在病人鲜血淋漓的脑袋上动作着。一看就有疼的共鸣。在加拿大看病(原创)

欣赏完周围,俺拿起时装杂志浏览。


在加拿大看病(原创)
                             检查室小屋的设备

在加拿大看病(原创)

                                 墙上挂的是量血压仪器

护士叫到俺了,随护士进去后,俺在其中一间小屋等候。照例护士先问一大堆的问题,一边在本子上写着,诸如:知道为什么你来这儿吗?俺只好说:家庭医生给我预约的,大概是进一步检查吧。护士接着给俺量血压。操作完后,护士嫣然一笑,飘然而去。继续等待。10来分钟后,隔壁的谈话声结束了,医生来到小屋(看来医生很忙,总是穿插在各个小屋,与不同病人交流)。


在加拿大看病(原创)
                   检查室小台子上的一些药棉橡胶手套镊子之类的用品

   医生对俺再次检查后,详细讲解,告知两周后再来听结果;另外又给了一张表,预约另一家诊所检查。OMG!又是预约检查,什么时候是个完啊?

 

看来在加拿大看病,不用担心药费,不用担心服务,不用担心检查不够仔细彻底,唯一需要担心的,是你有没有那个时间和耐心。在加拿大看病(原创)


 (补记)最近一次去的可是大医院了,Met Hospital,是做CT。1月22号按医生嘱咐:检查前4个小时不能吃任何食物,不能喝丁点水。于是在早晨吃过早餐后直到下午2点,俺就一直忍着口干、肚子里咕噜噜的怪叫。LG提前下班来接我。在医院停车场停好车,在自动交费器前塞了硬币后(加拿大诊所医院的停车场收费可不含糊了:急诊处一个小时4刀,一般看病处3刀一个小时)。不过照例医生护士及其耐心细致温柔。

 在医院又等了2个多小时。看墙上挂的都是明星照、温馨的电影画报之类的,丝毫感觉不到这是在医院。不断的有医生护士来回穿梭,手里拿着Tim Horton的咖啡(后来发现医院里门口处就有这家店的柜台,可以方便里面的人,随时想喝咖啡吃甜面圈,价格却和外面一样);也有些做着轮椅、躺在病床上的病人被家人或护士推来做CT检查或X光拍片。床是有很多设备的,枕头高高的、底下垫地厚厚软软的,陪护的人对待病人简直就像对待小贝贝一样。打扫地面也是由机器取代了“阿姨”,一名男工开着一辆高尔夫球车一般的迷你小车从楼道驶过,除了地面更干净了之外,还留下了一股福尔马林的气味。

 不一会儿,先是护士引领我们到候诊区,给了俺一瓶白色液体、一瓶水、一张表,嘱俺尽快喝下;然后又是进入里面,医生在俺的胳膊上扎了个针头;又等了会儿,听到叫到俺的名字,入内,躺在床上,医生给俺胳膊上的针头接上不知名的滴液,就像电影上常见的那样,把我慢慢送进一圆形机器里面;第二次进去时感到脖子以下腿部以上一阵发热,正惶惶然呢,机器停下,护士来告诉我“好了”。每次护士来我面前,都会细心说一堆注意事项,全然没有国内医生护士那种一副冰冷面孔硬邦邦强调。从头到尾,我只需出示俺的健康卡,没花一分钱。据LG说,这CT检查在美国要花1000刀,可在加拿大,却全免了,政府包办。

在加拿大看病(原创)
       这是俺检查前半小时喝的橙味白色液体,虽没想象中那么难喝,可也差点让我没吐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开博一周年
后一篇:猫冬(原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