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蓝莓拉

标签:
蓝莓农场主后院小桶枝头杂谈休闲生活 |
分类: 加国枫情 |
(原创)
在家窝了九天了,先是搬家公司搬来家具,再是安装家具,再就是请人来把房子周围包括后院搞出水泥小路;明天要来人把后院的一半地方全植上草皮(因为原来的房主在后院弄了个游泳池,我们嫌泳池太难打理,就叫人给填了,所以后院的一半就变得空荡荡的,现在再花钱请人种上草。另一半早铺好地砖,做BBQ喝茶喝咖啡用)。
整天整理东西,疲累不堪不说,还要为俺丢失的行李伤神,脾气也见长了。所以今天下午,看家里东西整理的差不太多了,老公提出:去摘蓝莓!好耶!大家举双手赞成。
老公先在网上查了下,看哪家农场有蓝莓可以摘。于是一行三人来到郊外的蓝莓园。
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蓝莓长在树上的模样勒!只见一簇簇一米左右高的蓝莓树,枝繁叶茂,密密麻麻的蓝紫色蓝莓更是汁水饱满地挂满枝头。
一个小姑娘,大概是农场主家的女儿吧,在蓝莓园外面的小棚子里,给每家前来采摘蓝莓的人家发放小桶,并交代注意事项,要求把所有枝头的蓝莓采摘完后,再将拴在蓝莓树上的黄色标志物移到下一棵树上。
整个蓝莓园上空被巨大的网罩着,这是为了防止馋嘴的小鸟来啄食果子。
邻近的老妇人很认真,一个人,就那两棵蓝莓树,竟摘了满满三桶。
左边这棵蓝莓树上拴的黄色标志,是我们开始采摘的地方。我在雄心勃勃的盘算着,我们三人总应该可以把这一行摘完吧,可事实上,我们只摘了两棵半就打道回府了。因为每一棵树上都满满登登地结着果实,你得先弯腰把枝子底部的摘好了,再摘中部,然后是站起来摘顶部的,一棵树没有20分钟,是别想挪动脚步的。实在是太多了啊!
老公先在蓝莓树荫下坐好,声称要先吃够再摘,半小时后再开始“工作”。
所以当老公在中国工作时,发现中国人吃水果时都喜欢先把营养丰富的皮削去再啃时,总是感觉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我只好告诉他:国情不同啊。
今天来摘蓝莓的人可真不少,只听见孩子跑着叫着,大人聊着笑着,一会儿听到有人说普通话的,一会儿又听到有说法语的,还有不知是罗马尼亚语还是意大利语,等我们摘完出去,竟然还看到几个貌似中国人面孔的妇女,唧唧咕咕说的是韩语!
我们实在抗不住日头的暴晒,准备撤了,迎面看见又一拨人马开进蓝莓园,打头的小男孩穿着“尿不湿”,撒开丫子,直奔蓝莓。
俺的战绩:大半桶蓝莓,还不算装进肚子里的,大概一斤吧。
和摘草莓一样,采摘者是可以吃的,但是要求一定要摘干净,不然烂在地里就浪费了。
以前摘苹果时,看见树下满地的苹果即将烂掉,而树上尚有密密麻麻的果子挂在枝头,我问老公:“都快过了采摘季节了,那苹果摘不完岂不是可惜吗?”可老公说,有些农场主如果花钱雇人来摘,那卖苹果的钱,还不够付出的工钱呢,所以干脆让它们烂在地里了。想想还是国内劳动力低廉,哪有可能让这种情况发生啊。
蓝莓园门口,还是在给我们发放小桶同一个地方,排队称重、交钱,每磅2.45加元。我们一共三个半桶,付了23块多,比超市卖的可贵不少呢。可关键是享受了采摘的乐趣了啊,就是花钱买个乐呗。
外面停车场停了不少车,因为今天是周日,所以很多家庭都有时间“倾巢出动”。
在回去的路上,路两边成片的玉米和黄豆,预示着农场又是一个丰收年。
其实,在北美,农场主们依靠大量的农业机械,和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种田,早已不再是过去靠天吃饭的年代了。在这里,农民可是非常富裕的一个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