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昨天,终于在老公的“命令”下,无奈地坐进驾驶座,发动车子,操练了一会儿。
距离去年6月2号拿到驾照,相隔整整一年了,几乎把所有东西忘光光了,就连倒档在哪、倒车该往哪打方向盘都毫无记忆了。害得老公在旁边急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直嚷嚷“我要去巴西上班了,你怎么办?你必须要独立!”而他越急我就越慌,越慌也就越出错,恼羞成怒的我恨不得把他赶下车去......
不过,这样一来,也激发了俺的上进心,几圈下来,也从晕头转向,变得稍有感觉了,也能把车停进黄线里了。是得多练练车了,自从拿到驾照后就没摸过方向盘。
要说起当时拿驾照的经历来,还真是有好长一段故事呢。
08年1初月到6月中旬,我陪女儿在温莎呆了5个多月。冬天在屋里憋了几个月后,开始盘算着该考个驾照了。于是,三月在老公从印度来温莎休假的几天里,我们去了驾照考试中心,老公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买到了一本英文版的驾驶手册回来,要我好好学习,等他6月再回温莎时,陪我学车,然后去考试。
我觉得这计划太遥远,而且老公在温莎呆的时间实在有限,再说了,会驾车不代表会教车(昨天的经历充分说明了我的正确)。
于是我从网上搜到了YMCA(专为新移民服务的政府非赢利性机构)的地址,去上了几天免费课程,认识了几个中国同胞,把自己在国内的驾照拿去,给麦吉小姐(一位香港来的漂亮热情的工作人员)免费翻译公证。有了这个公证,我就可以直接去考试中心参加驾照考试的第一步——笔试了。但在国内的驾照必须是有三年以上的驾龄,这样就不用在加国呆满一年,才能参加考试。
我的国内驾照是早就拿到了,可大家也都清楚,国内的驾校是只要收钱,没有不过的。所以虽然俺是当时驾校里第一批路考带仪器、唯一通过的五人之一(还算优秀学员呢,其他没通过的人,最后也都换了没仪器只有考官的车,据说100%的也都拿到了驾照),结果也只能是会移个库、上坡发动个车、百米加减换个档、在大道上开开而已,连个倒车、停车进车库都不会,纯粹是为了拿驾照而拿驾照,这又是应试教育的一个恶果。
话说回来。我在网上又搜到了很多安大略省的中文驾照笔试题,还有很多过来人在网上描述他们考驾照的心得,对我很有帮助;但也给我很大的压力。因为据说拿加拿大驾照是很严的,比美国还严,比起国内来就更不知要难多少倍了,据说温莎考驾照的通过率是3.8,也就是说平均每人得考3.8次才能通过。而且越是在国内开车经历多的,就越难通过考试。其主要原因就是:很多规则不同,习惯不同。我看到一个温莎的同胞在网上的留言,抱怨说自己都考了13次了还没过,想联合众人一起来投诉考官,告他们歧视中国人。但大多数人并不赞同他,因为考官是公平的,唯一的标准就是你得遵守这里的驾驶准则。我一个在多伦多的同学也告诫我,要作好多次考试的思想准备,因为当时她可是考了7次才通过的。
当我把驾驶笔试题研究的差不多时,4月的某一天,由印度邻居开车,把我送到了考试中心。拿号、等待叫号、在服务台前填资料、测视力、拍头像(供驾照使用)、交费(125刀,包括笔试和第一次路考的费用),然后就在旁边的犹如咖啡休息处的笔试区考试。考官和蔼地问我:要中文的还是英文的考题?当然是中文的了。拿到考试纸一看,简单之极:路标图题20道,文字问题20道,每部分允许错误4题以内,还没有时间限制,(比起国内的机考得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还得93分以上来说,实在是容易的太多了。不用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之一,在这方面就可见一斑
)没半个小时,俺就交卷,但还是错了一题(因误解了题意)。
拿到pass单,考试中心给了我一个G1临时驾照,就是必须旁边有持有正式驾照的人陪同,才可以驾车。回家后我就开始联系驾校,我给家附近的几个驾校打过电话,比较了下他们的价格和上课时间,觉得都太浪费时间,也偏贵,因为每小时35刀,还得自己乘公交去驾校。于是,还是由麦吉小姐介绍,找到了据说是温莎唯一的中国教练胡师傅。
胡师傅竟然也是南京来的,说的一口南京腔的普通话,人很热情,生意火暴,价格也公道,每小时25刀,车到家门口来接,练完车再送回到家门口。几乎所有初来温莎的中国人,都是在他手里练车拿到驾照的。除了新移民外,大多是些在温莎留学的学生学车,在胡师傅的日历本上,几乎每小时都排的满满的。他的午餐,大多就在车上胡乱吃点东西填填肚子。
起初的第一节课,胡师傅看我在大路上开的还挺象那么回事,于是信心满满的对我说:“没问题,你只要练两小时就可以过!”我也挺得意,但第二节课下来,就发现俺的问题可太多了:不是速度不合路边的速度标示,就是一到红绿灯处就习惯性踩刹车,也不管是不是我的绿灯;倒着停车进两车之间,总是把握不准,不是离得太远,就是爬上了马路牙子;每到Stop停牌处,不管有车没车,有人没人,都得停下,还得停死,可我老是盯着对方的车傻等,忘了应该是自己先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有救护车的呼啸声,就要立即闪到一边,停车,待救护车疾驶而过后,其他车辆才能启动前行(这点挺好的,要是都象国内和印度那种开车法,估计救护车还没把人拉到医院,人就已经归西了)。据说曾有个考生,就是因为路考时在有“停牌”标志的地方没停死,就给fail掉了;还有个人,看着行人还在老远处,就没踩刹车减速让行人先走,也给毙了。更要命的是,我怎么也搞不清那些小巷子,看着挺宽的路,人家却是单行道,明明窄的只能容得下一辆车的小路,而且没划线,路边还停着一溜汽车,人家却是双行道,真弄的我头大,手忙脚乱的老把车开到不该去的地方,差点没被教练骂得要跳河。
终于在练了约17个小时后的5月1号,(我每周约练三、四次,每次一个小时,但是现在觉得还是应该每次至少2个小时才行,因为每次从家门口上车开练后,基本是沿着大路走,把前一个学车的人送回家后,基本就只剩下20分钟不到的时间来真正练车了),在网上约好了考试时间,我勉强上阵路考了。
考官一上车,我就紧张的不知东南西北了(因为心虚),发动了车子,却不见车动,结果发现是忘了挂前进档了
。右转出了考试中心,上了大路,在一个十字路口红灯处等右转,正值下午车流高峰时段,左转的车队和街边的树木挡住了视线,俺等的心焦,于是慢慢往前走,可正当我的车驶上马路当中时,左边一辆大卡车疾驶而来,还冲我使劲按了几下喇叭。我进退两难,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当时就觉得自己没戏了。在下个红绿灯处,我明明听见考官命令“左转”,结果在左转的道上等绿灯好几分钟以后,考官说她是要我“右转”......最后连倒车停车都没做就直接打道回府了,结局自然是被毙了
,心里那个失落啊。
痛定思痛,于是去了早就报了名却一直没去报到的英语学校,一边上课学英语,一边继续练车。又经过了约10个小时的操练后,又花了40刀再次约了路考时间.终于在6月2号,我第二次来到考试中心。胡师傅也一个劲嘱咐我这个注意那个的,感觉比我还紧张。
上路开考了,听着毫无笑容口气生硬的考官的指令,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小心完成每一个动作。虽然也有几个小毛病,最后回考试中心时,教官让我走了条从没走过的路线,最后叫我把车倒停进仅剩的最后一个空车位里。我强做镇定,心想没什么大不了的,大不了下次再考就是了。这样一想,反倒没负担了,竟然就把车倒了进去,虽然车停在比较偏的位置,但还是在黄线以内的。考官在考试纸上比划着,总结着我犯的错误,我的心一直拎在嗓子眼那,等着考官的宣判。最后,考官告诉我“虽然你有那么多小毛病,但是,我还是给你G2吧(就是能上路的驾照)!”高兴的我一边向考官道谢,一边忙给等在车外的教练打手势。幸亏考官比较苗条,侧着身子挤出了车子。
兴奋地下了车,和胡师傅一起进入考试中心内,用刚才考官给的那张黄色pass纸,去柜台服务处,换回了正式的G2驾照。这就意味着我可以自己独立驾车了,除了高速公路以外的路段,我都可以随意走。一年后,我要去再考一次路考,拿终极驾照——G驾照,除了增加高速道路驾驶内容之外,其他内容都和刚才考的一样。胡师傅说,最难考的就是G2驾照了,能通过它,其他就都是小菜一碟了。后来老公听说我在两个月内拿到了驾照,格外惊喜,简直对我是另眼相看了。
因为一般当地人是要练个一年左右才去考驾照的。大概中国人比较聪明,又有紧迫感,才学的更快吧。我一个北京来的朋友更厉害,因为有驾照的老公必须在她拿到驾照后才能放心回国,她只有3周的时间,于是她在被毙了一次后,天天去考试中心等stand
by,就是别人预约了路考,但是因有事又临时取消而产生的空缺(加拿大规定:如若路考不合格,第二次路考必须是10天以后),终于经两次考试,在3周内拿到了驾照。
在加拿大,驾照就象在国内的身份证一样重要,有时甚至比护照还管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新移民才到加拿大,可以没有工作,却不可以没有驾照的道理。
而加国考驾照之严厉,也直接大大减少了马路杀手的产生几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