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游记(五)5——瑞士卢塞恩
标签:
木桥游记卢塞恩湖湖光山色欧洲旅游 |
分类: 人在旅途 |
我正在编辑这篇关于卢塞恩的博文,想帖图时,却发现我拍的约200多张卢塞恩的照片,怎么找也找不到了!俺失魂落魄的想啊、找啊,除了一张饭店里的照片外,还是没有!老公也着急地说“我说的吧,早叫你在电脑上多存一份的。。。。。。”
老公帮我一起回忆,我的确几乎每天晚上一回到宾馆,第一件事就是先把相机里的照片倒腾到电脑里,再存进我的移动硬盘里;可能在慕尼黑,后来电脑出了点小故障,自己突然重启过,我担心照片太多,于是删掉了些。难道失误,把以为存进硬盘实际上却根本没存进硬盘的卢塞恩照片也给一起删掉了?
心痛。。。。。。欲哭无泪。。。。。。。悔青了肠子。。。。。。
没办法,只好下载拷贝了两张网上照片充数,完成作业吧。我的照片要好很多的啊。流泪ing......
只好靠回忆来写这篇文章了。
乘天还亮着,我们赶紧出门。出了饭店左拐,就是一个小广场,广场上的门型建筑很有特色(可惜没图片了),一群年轻人在狂热地呼着口号,几个警察坐在旁边的警车里闲聊。后来才知道好象那时正逢什么足球赛事,这是足球迷们集会呢。沿着湖边漫步,欣赏着湖光山色。白色的游艇正上下客,将载着新一批游客们在湖上徜徉。两个船员正拿着足有5、6米长的拖地大喇叭吹奏表演,这可是当地一大传统乐器。不远处的高耸的教堂发出悦耳的钟声。
湖的另一半,晚霞映照着卢塞恩的标志——湖中红堡和古老小木桥。湖岸左侧,还有两个很象是洋葱头的灰蓝色高高建筑,大概也是教堂吧。我们正互相拍照,一个肩上扛着小小孩,手上还牵着一个大小孩的男子经过,主动要帮我俩合影,真是雪中送炭!拍好后,他马上也要求我们帮他拍照,我们欣然应允。真是地球村人互助友爱的典范啊。
我们穿过小桥,努力体会着当年人们的感受。如今湖上有许多现代新桥,而这座古老木桥也成了历史。
发现又有不少同胞的面孔,导游正举着小旗,讲述着桥顶壁画的故事。。。。。。
市中心本身并不很大,主要景点都散布在步行可及范围内。历史悠久的卢塞恩,中世纪的教堂、塔楼,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厅、邸宅以及百年老店、长街古巷,比比皆是,卢塞恩湖将市镇隔为南北两区,湖光水色映照城中美景,悠游其间,疑真疑幻。
卢塞恩也是座文化底蕴深厚、灵气十足的城市。历史上,很多著名作家在此居住、写作,留下了众多奇闻轶事。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根据在卢塞恩的生活,写出了名篇《卢塞恩》;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据说就是受了诗人雷尔斯塔布的评论影响:第一乐章使人想起“犹如在瑞士卢塞恩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船儿一样”。
河岸两旁有成片成片的露天咖啡座,我们在其中一家人气挺旺的小餐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桌坐下。它家的招牌上写着“best sports pub in town镇上最好的体育酒吧”。点了啤酒、牛排和色拉暑条,边欣赏着碧清湖水里畅游的雪白天鹅,交颈厮摩,边欣赏着暮色塔影,品位着美酒佳肴。
晚餐后,我们顺着石头甬道,向坡上走去。镇上很多建筑物的墙壁上都画着绚丽的壁画,有花卉的,有宗教人物的。巷子深处也有些小饭馆,看门口的价格牌,比河边的要便宜很多。天有些凉意,即使有披肩在身,仍然觉得凉风飕飕。于是就近进了一家咖啡馆,要了两杯冰淇淋,作为饭后甜品。邻座有两位小情侣,看面相还以为是中国人,可听他们说话,才知道是韩国人。
出了咖啡厅不远,看有人在一门洞里研究着什么,象是看菜单(欧洲很多餐厅的菜单基本就摆在门口黑板上,或贴在墙上),我们也好奇的凑上去看,结果发现,全是些身着奇装异服的女孩照片,原来这是个“红灯区”啊!赶紧走人吧,回头一看,就见一直从巷口尾随我们的一个肥胖的妇人,正在门口警惕地盯着我们呢,赶紧闪。。。。。。
刚才突然想起俺还有些卢塞恩的宣传册子,拍几张上面的图片暂且聊以自慰吧。
心里仍在对自己耿耿于怀:哼,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再回欧洲,把没去的地方玩个遍,把丢掉的照片再拍回来。
总体感觉:瑞士人民是友好的,城市是整洁的,物价是昂贵的,风景是仙境般滴。
回酒店休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