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饭碗菜盘面临形势

2023-07-08 07:36:48
标签: 乡村振兴 农业资源 饭碗

一、农业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一是粮食增产日益困难。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超过1万亿斤,2015年达到1.3万亿斤,在这8年期间,粮食每2—3年增产1000亿斤。而2015年至今已经8年,虽然粮食产量一直维持在1.3万亿斤,但始终未能突破1.4万亿斤大关。究其原因,一方面,耕地质量偏低,全国七至十等耕地面积有4.44亿亩,短时间内耕地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另一方面,育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高产粮食品种研发与推广滞后。

二是粮食产销区不平衡矛盾进一步加剧。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中,粮食净调出省已减少到5个;11个产销平衡省中,有9个省粮食自给率从2003年平均97%下降到现在的58%7个主销省粮食平均自给率从本世纪初的61%快速下滑到目前的24%

二、大国小农经营方式普遍

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是我国农业大国的底色。尽管这些年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育壮大,小农户也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不断分化,但农户数量仍达2.3亿,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5%以上。正视我国大国小农背景下农业的弱质产业特性,帮助、提高、发展、富裕小农,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在建设农业强国进程中极具挑战性。

三、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

农民收入增长势头放缓。近6年农民收入的增速相较于此前5年有所下降。2015—202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2%,比2010—2015年的增速9.6%下降了3.4个百分点;2022年全国各省份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为3.97万元,最低的甘肃为1.22万元,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

2022年全国农村外出打工人数1.72亿人,比2019年减少235万人,工资性收入深受影响;家庭经营收入受物价等因素所限,缺乏增长空间;转移性收入无明显增加,财产性收入占比偏低,各项收入增长都有压力。从外部看,城乡发展差异显著。

2012—2022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2.881缩小到2.451,平均每年缩小0.043,若按此速度,到2023年应是2.41,到2035年应为1.51,到2050年应为1.2111.1左右,但从目前的形势看,实现这一收入增长目标的外部环境并不宽松。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就业难度加大,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大量外流,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发展活力不足,乡村普遍缺乏人气不容忽视。

三、农业缺乏全球竞争力

2004年出现46.4亿美元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2022年已达1378亿美元。资源性农产品除稻米、小麦外,包括大豆、棉花、糖料、植物油、牛羊肉等大宗产品在全球贸易中缺乏竞争力,净进口状态持续。具有出口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少,除蔬菜、茶叶保持净出口外,其他农产品基本均为净进口。

尽管这两年大豆、玉米等大宗农产品进口数量有年度间变化,但并不改变净进口的历史性趋势。2022年大豆、玉米进口量减少,分别由上年的9652万吨和2835万吨,减少到9108万吨和2062万吨,大米、小麦进口量却有所增加。进口来源地集中、贸易依存度高,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是农产品主要进口国,风险点集中。

摘编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原载《农民日报》,作者张红宇。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