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启蒙,与音乐结伴

2023-06-02 11:43:42
标签: 童年音乐教育 儿童合唱 音乐开拓视野和胸怀

也许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场音乐会结束后很久,心潮依然澎湃不止。优秀的音乐作品之所以能够“绕梁三日”,是因为它触发了我们的情感阀门。音乐关乎心灵,它看不见、摸不着,需要慢慢培养感悟力,才能领会到其中的美好;音乐关乎精神,它无限宽广,随着阅历增长,才能意识到它可以不断拓展心灵空间。

对孩子们来说,音乐既展现出无限宽广的精神世界,也是生活中日复一日的陪伴。细水长流,润物无声。很多合唱团的孩子都有类似的经历:完成学业后,再累也要去合唱团,哪怕只在排练厅坐两个小时,也能感到愉悦。对他们来说,歌唱是艺术心灵的栖息地,也是童年精神的芳草地。

希望所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能有音乐相伴,从小建立起连接敏锐感受和真诚表达的通道。艺术,是对真情实感的表达;技法,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很多孩子即使不参加合唱团,不经意间也会被某首歌、某段旋律打动,跟着摇摆,随着音符流淌而情感起伏,这是多么美好的瞬间。还有些小朋友弹奏的曲子虽然简单,但充满灵性和真诚。让孩子在童年时爱上音乐,或许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

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音乐最为抽象,因而教育难度很高。面对少年儿童,音乐教育中的“育”字格外有分量。音乐教育就像农民种地,要一镐一镐去刨,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同一片地耕出来,不同的苗长得也不一样。音乐教育不能背离音乐本身,变得学科化、指标化、功利化,要避免让孩子因为学了音乐而痛恨音乐;也要注意训练方法的科学性,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和艺术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

音乐教育是对心灵体验的发掘与丰富。比如说“这个音低了一根头发丝”,“低”是看不到的,但可以用心去感受。少年儿童拥有无穷的艺术潜力,最好的音色都是孩子自己找到的。在帮助孩子们提升艺术感悟力和敏锐性的同时,也要注重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的培养,注重艺术观、价值观的养成。

音乐教育是对视野和胸怀的开拓。

童声是人声中最明净空灵的音色。

摘编自“音乐,童年的珍贵礼物”,原载《人民日报》,作者杨力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