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如今不再孤独

2023-04-21 10:56:47
标签: 普托鹅耳枥 保护原生 人工繁育 扩大分布

  在植物界,普陀鹅耳枥有着“地球独子”之称。在浙江舟山普陀岛的佛顶山慧济寺西侧,这棵树孤独地伫立着,全球原生母树仅此一株,树龄已有250余年。传说中,普陀鹅耳枥来自缅甸,但时过境迁,在缅甸当地早已难寻其踪迹。

  普陀鹅耳枥最早发现在1930年。但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大规模毁林开垦,加上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普陀鹅耳枥的授粉结实率降低,导致这一树种的数量急剧减少。

  上世纪70年代始,原舟山市林科所卢小根等人多次联合普陀山林场、杭州植物园等单位,开展普陀鹅耳枥致濒机理、种苗繁育、野外回归试验等研究,并加大了对原生母树的保护力度。

  由于普陀鹅耳枥雌雄同株,雄花在4月上中旬开花,雌花在4月下旬开花,雄花散粉期与雌花柱头可授期相遇仅有6天左右。且雄花序在树冠上、中、下部分布均匀,而雌花序则基本都在树冠上部,自花授粉不良,授粉率极低,再加上其他的一些不利因素,导致原本比较简单的自我繁殖变得异常复杂。

  俞慈英是原舟山市林科院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0年她领衔组建研究团队,把攻克种苗繁育难关、扩大子代群体规模作为重点,建立了一整套包括采种、筛选、消毒、储藏、播种,以及扦插、嫁接、组培等在内的繁育技术体系,并改进了人工种群营建技术。

  在浙江和舟山两级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普陀鹅耳枥的人工繁育种苗已突破4万株大关,并建立了普陀鹅耳枥专类园。然而,濒危植物的保护绝不能局限在实验温室里,想要真正实现拯救,必须要走向野外,实现大规模培育成长。

  迄今为止,在舟山群岛,项目组已陆续建立了10余处普陀鹅耳枥的野外人工种群示范林,部分保护效果特别显著,林下已有天然更新小苗。值得一提的是,舟山多处公园、学校,以及其他绿化区域也推广应用了普陀鹅耳枥,让这一珍贵物种由此走进了老百姓身边。

  此外,在异地引种驯化及其迁地保护方面,普陀鹅耳枥的保护范围与种群规模也不断扩大,至今在浙江省内外营建有保护地20余处,个体数量约2000株。尽管距离摆脱濒危灭绝的目标还很遥远,但普陀鹅耳枥已不再孤独。

  为了攻克重重难关,舟山市林科院前赴后继,如今,年轻团队秉承老一辈的科研工作精神,开始从遗传多样性、迁地保护、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方面持续开展研究。所有人都秉持同一个信念,希望普陀鹅耳枥这一“地球独子”,能在祖国大地遍地开花。

      摘自《农民日报》2023年4月21日朱海洋文章:与时间赛跑——浙江五个濒临灭绝动植物背后的故事,标题为本人改写。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