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树使命维新

2022-10-21 15:44:30
标签: 古树名木 特色产品 人文资源 生物多样性 保护古树名木

陶思明 

我国地理环境优越,生态系统多样,生物种类繁多,人民勤劳智慧,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生发、保育了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古树名木。据20229月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普查范围内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多达508.19万株,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6.82万株,1000年以上的10745株,5000年以上的5株,可谓群星灿烂。这是上天的眷顾,大地的恩赐,先辈的情怀,生命的赞歌,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未来的,是自然的,也是经济的、人文的,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途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根深叶茂促发展

1,酥梨产业。安徽砀山县黄河故道的沙土条件,非常适合酥梨生长,果品品质好,比较效益高,是“砀山酥梨”原产地。延续2000多年的梨树栽培历史,形成了浓厚的梨文化,传承下来6万多株树龄百年以上的老梨树。如今,依托这些老梨树,全县发展连片生态果园近百万亩,年产各类水果30亿斤,其中酥梨面积50万亩,产量15亿斤,全国每人有1斤。为了发扬光大酥梨产业,他们建立砀山酥梨种质资源保护区,为老梨树挂牌,培育自然变异枝条丰富种质资源,认证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基地,发展加工产业链和电商等。应用新技术进行动态监测、智能浇水等,建设“数字果园”,点上亩均收成提高到1万元。

梨花开,春带雨,这里春天是花的海洋,秋天是果的世界,古梨树老当益壮,担纲“梨树王”“百年老梨树群”、黄河故道生态旅游观光带和万亩精品酥梨生态旅游观光园等景观的主角,聚人气扮靓一年一度的梨花节和采梨节。

2,古桑产业。山东夏津县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有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景观维持、生物资源利用等多重价值,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6000多亩的古桑树群核心保护区,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2万余株,七百年以上的550株,最长树龄1500年。他们发扬敬树、护树、爱树的传统,成立古桑树群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注册夏津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立古桑产业研究院,发展椹果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开发桑树价值,延伸桑产业链条。现在,消费者喜爱、有市场竞争力的桑产品,包括古桑茶、桑椹果干、桑叶精粉、桑叶面条、桑椹酒多达200多个,桑产业成为夏津县重要产业之一。

每年5月中旬,丰收的椹果挂满枝头,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在品尝甜蜜椹果的同时,感受桑椹文化的源远流长,带动发展了以桑为主的旅游业,建旅游小镇、态园区、文化产业园、古桑博物馆、桑黄博物馆,举办椹果生态文化节等,全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

3,红枣产业。陕北佳县,耐旱的枣树被视为“保命树”“铁杆庄稼”,有3000多年栽培史,逢年过节人们吃枣糕、枣焖饭,枣文化底蕴深厚。泥河沟村的千年古枣园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各龄枣树1100余株,其中千年以上的30余株,枣树王树龄1300多年,树高8.3米,胸径3.41米,冠幅13.4米。古枣园系统蕴藏着精湛的农耕技艺,枣粮间作、林果搭配、树下养鸡等生态农业模式,引导着红枣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枣林面积82万亩,其中盛果面积53万亩,有机红枣基地30万亩,开发红枣系列白酒、果酒、醋饮、浓缩汁等10多个产品,还举办枣花节、采摘节等活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山西运城稷山县,千年以上树龄古板枣树1.75万余株,500年以上的5万株,稷山板枣生产系统是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创建稷山板枣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全县枣树栽植面积15.3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0万亩,有6.5万农民从事板枣种植业。板枣产量5000万公斤,产值6.3亿元,板枣相关产业总产值10多亿元,产品行销售全国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韩国等。

4,茶树产业。自然地理条件复杂、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的云南,有“古茶树王国”之誉,全球茶组植物31个种4个变种中,23个种3个变种在云南,16个种2个变种以云南茶树为模式标本。现有古茶树91万亩,约5400万株。有报道的野生古茶树群落88个,镇沅县千家寨野生茶树群落位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3万亩,胸径5厘米以上野生茶树47万余株,胸径30厘米以上的3411株,树高30米以上的18株。双江县勐库镇邦马大雪山野生茶树群落,面积1.27万亩,海拔2200米到2750米,为已知高海拔分布之最。

典型古茶树有:1951年在勐海县南糯山发现的栽培型古茶树,树高8.8米、基径138厘米,树龄约800年。1961年在勐海县巴达山发现的野生型古茶树,树高32米、基径100.3厘米,树龄约1700年。1991年在澜沧县邦崴村发现的过渡型古茶树,树高11.8米、基径78.9厘米,树龄1000多年。凤庆县香竹箐一株古茶树,树高10.7米、基径185厘米、基围582厘米,是已知世界上最粗大的古茶树,目前这株茶树仍然枝繁叶茂,每年都进行保护性采摘。如今,云南茶产业已经成为年产值过1000亿元、涉及近1000万人的富民大产业。其中古树茶2021年产量约1.2万吨,综合产值120亿元。为了保护古茶树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促进全省茶产业绿色、健康发展,云南省正在制定古茶树保护条例。

福建安溪县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其中栽培品种100多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有14株百年野生古茶树,最老一株220年左右,茶农70%的收入来自茶产业。武夷山有6300多年树龄的大红袍母树,品味上乘又弥足珍贵,常作为国礼。1971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主席给送了4大红袍母树茶,周总理解释说这种茶叶的半壁江山都送给你了。后来,通过无性繁殖人工扩大种种植,大红袍母树停止采摘,并投保1亿元加强保护。

5,野生桃林。西藏林芝市郊嘎拉村,被称为西藏桃花第一村,村周边有野生桃林几百亩,树龄最长的600多年。这里,一栋栋藏式民居掩映于苍翠群山间,漫山遍野的野生桃树令人心旷神怡,一年一度的“桃花节”让村子声名远播,天南海北的游客纷纷慕名前来。2022年桃花节,虽然受到疫情影响,村口仍然停满了各种旅游车辆,游客争相在桃林中拍照,到村里购物吃饭,累计接待游客3万多人,实现旅游收入100余万元,村民户均可分红3万余元。

也是在林芝市,西藏巨柏自然保护区集中分布1000多株生长旺盛的古柏树,平均高度44米,胸径158厘米,是当地藏族群众心中的圣地。其中一株树龄3200多年的巨柏,胸径14.8米,高57米,树冠投影面积一亩多,被认证为世界树龄最长的巨柏,获得了神树之尊的保护。这里兼有世界柏树王园林景区命名,2018年试运营以来,接待游客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万元。

二、价值引领强保护

6、水杉活化石。水杉是孑遗种,起源久远,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经第四季冰期在欧洲、北美洲都绝灭了,我国1941年找到残留分布,1948年定名公布后,被称为20世纪植物学上最伟大的发现,保护大幕由此开启。国民政府1948年成立“中国水杉保存委员会”,决议“专设川鄂水杉保护区”。1961年陈毅向毛主席推荐科学家胡先骕介绍水杉发现和价值的长诗《水杉歌》,附读后记请《人民日报》全文发表;1972年周总理向朝鲜赠送水杉种子2公斤;1978年邓小平向尼泊尔赠送2株苗木,1992年参观深圳仙湖植物园时特别提及水杉;1985年胡耀邦专程到利川水杉林考察等,党和国家重视是最大的保护力。

以湖北利川市小河为中心的水杉残留分布区,为一“U”形河谷地带,有天然水杉母树5746株,谋道镇南浦村的模式标本树龄660多年,树高35米,胸径2.4米,冠幅23米。自发现至今,水杉就地保护工作不断强化,早期是当地建立的小河水杉保护站,如今是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自1948年开始的扦插等繁殖试验取得成功,使水杉活化石向外扩散成为可能,现在100多个国家都有引种,国内适宜生长地区更是常见。北京国家植物园樱桃沟内就有一片水杉林,1972年引种繁殖,1975年定植,共180多株,长势良好,最高树已近30米,许多游人到植物园哪怕不熟悉路,打听着也要去领略其风采。

7、五千年古树。全国5000岁以上的古树有5株,都在陕西。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条件好了,平均寿命有很大提升,但能活到百岁的还是很少数,树木居然高寿5000年仍活力不减当年,向我们展示着何为生命奇迹。不过还是稀罕,5株在全国古树中占比百万分之一,其珍贵非同寻常,是陕西也是中国厚重历史文化的活文物。据陕西传媒网,5株古树分别为黄陵县黄帝陵的黄帝手植柏、保生柏,以及距离黄陵县城20多公里的老君柏,白水县仓颉庙内的古柏,洛南县的页山大古柏。单木不成林,5000年古树其实只是当地古树群体的代表,如黄帝陵所在地桥山,古柏群有8.3万余株,树龄千年以上的3.46万株。

天有阴晴圆缺,古树也有七灾八难,5000年古树的保护更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赛。老百姓当神树祭拜自不待言,也离不开各个时代官方的保护。如元朝有保护黄帝陵(庙)的朝廷法令,严禁破坏黄帝庙宇建筑,禁止砍伐周边树木。19491月,彭德怀要求全体指战员切实保护仓颉庙文物古迹,严禁攀折古木等。现在对古树更是关爱有加,建立保护电子档案,改善生境使古树继续保有繁殖能力,树下种子可以长出实生苗。实施航天育种,黄帝陵苗圃有180多株太空育种苗,长势良好。同时,专家对一些过度保护做法提出建议,如认为古树养护越自然越好,硬化古树周边,用水泥把古树围起来,反而是一种伤害。

8,四百年植被。广东鼎湖山的保护管理可追溯到唐仪凤三年(公园67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1956年),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的树木园。庆云寺一带面积134公顷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连续400年演替未曾中断,分布高大乔木锥栗、荷木等植物600多种。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面积1133公顷,有高等植物24410982291种,6个植被型、13个植被亚型、28个群系或群丛组,相比地球同纬度带干旱少雨,

2/3以上陆地为沙漠、半沙漠或干旱草原,鼎湖山被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其所在地肇庆市有树龄1300多年的古红锥树群落、500多年的古人面子树群落和900年的红豆杉、800年的榕树等。广东全省已通过设立古树公园提升保护。

植被系统有多古老,就有多古老的树木。赣浙闽三省交界处江西上饶市的铜钹山,自古是农民起义的据点,当年朝廷为加强统治延续了千年封禁山,使这里人迹罕至、草木葳蕤、满目皆树,森林覆盖率达98.8%,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有3万多亩原始林,8000余株红豆杉群落。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660多年前当地先贤为救济灾民,以“植杉一株,偿粟一斗”鼓励营造人工林,至今已演化为富有特色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继鼎湖山之后的第二个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1677年起是清代的禁山,至今还保留着几十万公顷最具代表性的温带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有树龄3000年的红豆杉、350多年的长白松、大果榆等。吉林甄峰岭自然保护区有40多万株野生东北红豆杉群落,树龄千年以上的20多株,最年长一株2800多年。

2022109日,中国巨树科考队公布的西藏察隅中国第一高树,树龄约380年,胸径207厘米,83.4米高的树本身也是一个生态系统,攀缘、附生、寄生等50多种高等植物共生一树。此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对上察隅镇布宗村巨树群落进行植被调查中,连续发现多株高75米以上的巨树。

9,天目大树王。浙江西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度带,植物区系古老多样,分布高等植物24910442347种,以“大树王国”著称。有全国唯一的野生银杏群落,树龄大多300500年,有的逾千年。有世界上罕见的巨大柳杉林,天然和人工并存,集中分布的2032株,面积267公顷,树龄多在300年以上。西天目山是生物多样性宝库,同时集道、释、儒文化于一体,2000多年的文化史也是保护史,1956年公布为天然林禁伐区,1986年批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入列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未划入保护区的5株天目铁木古树,通过租赁集体林地原地保护,树下已有实生苗,可望原地繁盛起来。

浙江有天目铁木等许多独一无二的物种。如仅存1株的普陀鹅耳枥,位于舟山佛顶山慧济寺一侧,树龄250年,被称为地球独生子。拯救已取得实效,通过播种、扦插攻关和太空育种,成功繁育、定植普陀鹅耳枥子代苗木3万余株。全国唯一的诸暨香榧自然保护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2.5万株500年以上的榧树,千年以上的2700株。香榧王”1300多岁,树高18米,树围9.26米,树冠直径26米,投影面积1.2亩,年青果产量1000斤左右,最高年产1600多斤,这些古香榧群已入列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香榧是中国特有物种,红豆杉科榧属植物,香榧果是有营养的食材,也是润肺止咳、排毒通便的中药材。

10,九搂十八杈。六朝古都北京,亦是古树名木云集之地,有4万余株,天坛一个地方就有3562株,基辛格参观后感叹:“美国可以复制出天坛的建筑,但怎能复制出具有500年以上树龄的参天古柏呢?最年长古树则是密云区新城子镇新城子村的一株巨柏,树龄3500年,树高18米,胸径24.5米,因为树干要9人才能环抱,树干上端主干枝杈有18个,得名九搂十八杈。为更好落实保护,试点建设九搂十八杈古柏公园,拆护坝、移公路,把古树生长空间扩大到1400多平方米,生境显著改善后其根系更舒展、能透气,新生枝条健壮,也恢复了结子。北京正在以公园形式保护古树,计划到2023年建40处古树公园。密云新城子镇苏家峪村的580岁古流苏树,拆除外围硬化地面、护栏外移扩大适宜生境面积后,古树焕发青春,5月盛花期成为游客不断的高光时刻。

在北京近邻河北省,涉县固新村为保护2500年树龄古槐,原住古槐周围的67户农家搬迁,给古槐腾出宽敞生长空间。村内还有千年黄连树、600二槐150三槐等,古树之多令人赞叹,生动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秀传统。在拥有近3万株古树的河南,郑州市修建桐柏南路时,原规划使河芦村一株360年的皂荚树处在道路中间,经保护协调最终采取了古树原址保护、道路绕行的方案,受到群众交口称赞。惠济区东赵合村并城项目中,规划建设住宅并进行地下空间开发的地块中,有一株千年古槐树,按原方案势必要迁移古树,为了原地保护,各方协调并报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最终项目单位对规划做出调整,将大树周围设计为绿地,施工中采取保护措施等,古槐得以完好保留。全国各地加强古树保护,特别是建设项目让着古树的例子,应该是很多的。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发展,古树以深邃的生命奇迹参与其中,成为见证者。历史发展到今天,古树作为文化、经济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保护古树是宪法的郑重规定,是广大人民群众不懈的光辉实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古树的自然文化价值,汇聚了更强大的保护力量。民间传统保护、社区小区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都在继承发展中,特别是检察院系统将保护古树名木纳入公益诉讼,许多地方检察院人员深入古树现场,调研解决具体问题,因其特殊的职能,保护意义很大。“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保护好古树,就是保护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实力。衷心祝愿万千古树和伟大祖国携手同行,一起走向诗和远方!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