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修复投资抑或致生态胁迫

2022-10-09 07:29:02
标签: 漓江 生态修复工程 自然恢复 避免保护性生态胁迫

 据报道,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以漓江干流及9条支流为脉络,以南岭山、架桥岭等主要山脉为骨架,以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等12个自然保护地为生态关键点,共安排8类修复工程、83个子项目,总投资约54.91亿元。当地有关领导同志说,这是广西首个纳入国家相关领域的项目,一定要高质量推进工程项目实施,切实把漓江治理好。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有些靠理念、政策、法律、管理,有些是实打实的工程项目,没有足够的投资就难以完成任务。但巨大的投资意味着巨大的物化劳动和物料投入,多半可能是人工修整和钢筋水泥及其构建筑物的侵入,对生态环境来说也是一种胁迫,无不过由生产性胁迫换成了保护性胁迫而已。还是要强调全面贯彻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防止大投资促大修复可能引发的保护性生态胁迫。

就要求严格区分保护和修复,保护是基于自然现状,预防新的开发破坏,或调整产业布局,弱化人类活动影响,主要是政策指引、空间管理,不需要很大投资。

严格区分自然生态区域和人为退化区域,自然区域不管其背景为何,是林是草是水是沙,都是自然存在,也是最有价值的存在,不需要也不应该笼而统之一并纳入修复范畴,否则便成了对自然的改造。

严格区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自然恢复的前提是停止人类活动干扰,去除自然过程不能同化吸收的构建筑物和生产设备等,这实际上也是人工修复的着力点,即停止开发活动和生产运行,撤出机械设备,拆除构建筑物,其他交自然即可。

 严格区分自然力和人为力,自然力是廉价的,其运作也是符合自然生态需要的,人为力是昂贵的,很多时候还违反自然规律好心办坏事,与其如此还不如凡自然力能办的事情,无需人为力包办代替,如一个没有人为干扰区域的生态演化发展。

 漓江山水甲天下是久负盛名的,这些年来一直在利用中保护,保护中利用,原生态保护而不需要修复的猫儿山等一大批自然保护地,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总归都发挥着保护作用,据此估计漓江的山、漓江的水不会有太多太大的破坏,破坏了依托漓江的旅游不就要受影响了。1973年邓小平同志目睹漓江严重污染的情况,说你们把漓江污染了,把环境破坏了,是功不抵过!现在污染防控工作要求更高,漓江水质也应该是好的。

 由此,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能够成为国家“十四五”期间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项目,反映了国家的重视,是值得庆幸的,54.91亿元对非生产领域的保护性投资来说,也是相当可观,可以办很多事情。但我们的目的是保护恢复不同于人类物质文明建设的自然生态,一定要想到自然生态得以保护恢复的唯一途径,就是最大可能减免人类活动影响,最严格管控人为力,最充分解放自然力,要防止以大投资促进大修复,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

 其他各地投资更大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或者叫一体化治理工程,更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不开发破坏就是保护,少干扰就是恢复,去除各种有威胁的人类活动就是为自然恢复创造条件,必然是事半功倍的。而以大投资促大修复,凸显的是人为力,容易矫枉过正,也使自然恢复没有了时间和空间,还是谨慎小心让着自然些为好。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