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然保护说
自然保护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02
  • 关注人气: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继续人工繁育朱鹮等野生动物以示保护的反思

(2022-04-28 06:19:45)
标签:

朱鹮

野生动物自然繁育

反思人工繁育

陶思明
继续人工繁育朱鹮等野生动物以示保护的反思

据新华社消息,2022年4月24日清晨,“国宝”朱鹮家族喜添新丁。今年首只人工繁育孵化的朱鹮宝宝,在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破壳“蛋生”,发出充满生命力的啼声。这只小朱鹮目前仍在孵化箱,即将吃上饲养员精心调制的饲料,不久后将进入育雏室。生长到45天体型基本与成鸟相仿后,这只朱鹮宝宝就将进入繁育中心的网笼中,与其他同伴共同生活。未来数天,还将会有多只“小国宝”陆续破壳(保护区介绍说今年将人工繁育60多只)。

其实,朱鹮的种群数量,仅陕西省就已经有5000多只,难道还不能维持野外自然繁衍、扩散,实现物种可持续生存力的正常化,却继续投入人力、财力、物力搞人工繁育,保护意义是否仍然很大,很值得思量一番。自然繁育是野生动物的天性,在种群个体竞争和适配中取胜,也经历日月轮换的洗礼、风霜雨雪的压力,是蓬勃向上的进化的,能以优良性状保障种群的强大生命力。而人工繁育是拉郎配,没有了自然选择,在温室中苟且偷生,是退化的,不利于种群复壮,现在人工朱鹮放飞后需要救助的弱鸟比较多,即为例证。野生动物濒危或种群数量不够大,不是自然繁殖力出现问题需要人工繁育补位,而是过度猎捕和生境恶化的结果,现在猎捕问题基本解决,主要是适宜生境是否宽绰。鉴此,如果把继续用于人工饲养繁育的保护资源,转而投入到促进栖息地自然恢复,强化人类活动威胁管理,为野生朱鹮自然繁育提供更好生境条件,保护效果和物种前景会不会也更好一些呢。

再者,如果像目前这样不是守正自然繁殖力,各个明星物种自始至终都通过人工驯养繁育,人为操作种群数量,谁也不知道以现状生境承载力种群数量究竟多少合适,最终会怎么样呢?也应该是看有没有好的发展趋势,区域生态系统、各个物种整体上是否欣欣向荣,而非专攻单一物种种群数量,这也有个当事物种自然演化发展以及和当下生态状况、和其他物种的平衡问题,人为一花独秀不是春。特别是,不管有无必要,一律崇尚人工饲养繁育,颂扬性宣传报道也多在人工种群这一块,意味着保护野生动物并不崇尚动物的野生,保护自然又不依靠自然甚至否定自然,很容易带偏保护之路。如把某些物种不得已的最后之法试行人工繁育,变成常态保护措施,希望寄托在违背野生动物意愿的人工驯化和家野互变上,工作重心在物种数量多少而非栖息地变化上,在土地竞争性利用大环境下,很容易弱化栖息地保护,加快其退化、流失。其时,人工驯养繁育再多,或种群退化,或难以放生,或没有地方去,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个问题就严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