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注意超市蔬菜等散装商品预包装材料的过量化使用

(2022-03-22 08:04:08)
标签:

塑料污染

绿色消费

超市购物

节约使用手撕袋

陶思明 注意超市蔬菜等散装商品预包装材料的过量化使用

为治理购物环节塑料袋的过量化使用,实现绿色消费以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措施,包括禁止生产超薄塑料袋、使用收费、提倡自带购物袋等。从一些超市看,塑料袋基本纳入了管理,顾客有需求才予提供,而非敞开使用,积极的变化已经发生。

但与此同时,随着超市销售出现新形式、新业态,蔬菜等散装商品预包装中手撕袋、专用食品袋等塑料制品的使用,显然又非常普遍,大有过量化之嫌。如称重计价打码与收银分离的,每一种散装商品都得分别包装,即便是称重与收银柜台合一,有的也不允许两种以上商品混装。笔者曾经将两种有明显区别的蔬菜装在一个手撕袋,希望在收银台分别称重计价,这样可以少使用一个袋子,但收银员并不乐意,说以后再混装就按最贵的一种计价。有了自助结算系统后为防止作弊,更强调一个袋内只能是一种物品,为少用手撕袋,笔者也曾把两种菜品装在一个袋子,想着在称重区分别称重后条形码贴在一个袋子上,同样可以结算,结果被告知这样不行,超市也不在乎袋子用多了。 

这些做法,从超市购物环境、商品包装、方便结算看,都是很大提升,消费者也很方便,可以说没有不满意的。但超市散装商品种类很多,如蔬菜、水果、干果、糖果、五谷杂粮等,都需要预包装,顾客自带的购物袋仅是在结账后才真正派上用场,总体上预包装材料用量应该很大,这就有个提倡节约使用的问题。以最大宗的日常消费品蔬菜为例,除土豆等耐储存的以外,多数新鲜菜品人们得天天买,每次购的量有限,一些调味品如葱姜蒜更不可能买多了,规格大一些的手撕袋、食品包装袋只装一种商品,有很大富裕。包括超市为了蔬菜保鲜预先进行的小份包装,一种物品一包装,买10种就有10个包装袋,买2根葱、3头蒜也各用一个包装袋,每次买菜回来都伴随着不少塑料包装进家,除一两个用于装垃圾外,多数什么用也没有,第二天还得买菜又带回一堆来,这实在是有些浪费。尽管现在垃圾分类,这些包装物可能会得到回收利用,但能不能使用环节有些减量化呢?

建议超市和顾客都来关心、研究这个问题,看看有没有节约使用预包装材料的改进措施。初步提几点建议:一是根据不同的商品,摆放大小不同规格的包装材料,小量购买的可以用小包装。现在看上去手撕带、食品专用袋种类不够多,多以大袋为主,希望超市能够改进,顾客也要主动选用合适的袋子,能用小的就不用大的。二是物品不同,不一定都使用塑料包装材料,有的超市称重区备有纸带,萝卜、茄子、大葱甚至姜块,不是特别分散的物品,就以环状纸带代替包装,条形码直接贴在菜品上,这种做法很实用,希望能够发扬光大。三是仍有柜台收银系统的,尽可能称重计价和收银合一,能不预包装的尽可能不要包装。四是努力在超市和顾客间建立更信任关系,允许不同的菜品混装,除顾客自觉外,自助结算区都有超市人员,可以加大监督防止作弊。

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有关资料,全球每年生产约3亿吨塑料垃圾,几乎相当于全球人口的总重量。目前只有9%的塑料垃圾被回收利用,每年有110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也就是说每分钟有一车塑料垃圾倾倒在海洋中。我们虽然远离海洋感受不到这些,但塑料袋曾经满天飞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白色污染及其治理的宣传不断,亦时不时有牛、羊和野生动物误吃塑料碎片导致死亡的报道。同时,我国生产塑料的原料石油比起各种市场需求来并不富裕,虽有大量开采但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客观上也不允许有更多浪费。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可能过量化使用塑料制品应该想到的。

过量使用塑料制品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已是共识,在多年治理不断取得成效的基础上,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又发布《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在消费各领域全周期全链条全体系深度融入绿色理念,全面促进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比起大批量使用塑料用品的其他许多行业来,超市散装商品预包装环节使用塑料的总量上可能微不足道,但无数个微不足道合起来的效应可能就是铺天盖地,曾经的塑料袋污染专项治理就是前车。所以,我们仍应秉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思想,在超市购物环节积极挖掘潜力,预包装材料能少用一些是一些,能节约一些是一些,积全国各地之小,就一定能成就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之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