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夏天
(2024-08-21 17:41:55)
除了2017年夏天在无锡,我自2016年来上海后已在这里度过了八个夏天。
上海的夏天当然是火热的,三十八、九乃至四十摄氏度的高温天实在寻常不过。但上海的热和我的家乡石家庄比差别挺大的,六月份,是石家庄的麦收季,天气干热,动辄四十度的高温,倒是有利于收麦晾麦,而这时是上海的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反而比较凉爽,进入七月份,雨带北移,石家庄雨水多了起来,天气逐渐由干热转为湿热,温度较之六月份有所下降,但因湿度增大,身体感觉黏黏糊糊很不爽,而这时的上海却进入高温少雨期,如果没有台风光顾,那就是一个连一个的酷热天,往往持续一个月以上。到了立秋,石家庄的天气迅速转凉,特别是早晚,有了秋天的气息,天空也变得高远,但上海不行,立秋后还得热上个把月,直到中秋节,才能体会到秋的一丝清凉。
我第一次感受上海的暑热是二十年前,八月份从北京坐飞机来上海出差,一下飞机就感觉上海比北京要潮湿闷热的多,好在只公干一两天,且基本上都在有空调的室内,所以并未觉得上海的夏天有多么难熬。真正沉浸式体验上海的暑热是2015年夏,我和儿子来上海住了半个月,那时我爱人已在上海工作,租住在桂林西街一个小区,她白天上班,我和儿子则去各处细游:外滩,陆家嘴,朱家角,淮海路,南京路....深度体验了魔都天气的火热,只要出门,衣服就没有干的时候。我回京后,听说孩子大姨来上海旅游,出去游玩差点中暑,去医院输液治疗才好转。也难怪,常年生活在黑龙江,猛地置身于气温高出十几度、湿度高出20%的环境,一般人真的很难适应。
这些年过来,我已适应了上海的一切,包括她的酷暑寒冬。最热的天气里,我曾故意在户外暴走一小时,出的汗圆领衫能拧出水来。回到空调屋躺在地板上,半小时才能缓过来。这种自虐让我想起高中时听英模报告的情景:那位老山前线的英模在上军校时为了适应前线缺水的情况,曾故意两天两夜滴水不进,只吃压缩干粮硬挺。我的内心深处可能也有这种英雄情节吧,虽然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潜意识里还有一种自找苦吃的少年情怀。想想也很可乐。
上海这几天已走出最热的时节,每天最高三十五度上下,好歹比四十度舒服一些。然而我回顾过去的两个月,却有一丝怅然:今年夏天这就过去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