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莎士比亚研究:哈姆雷特人性的裂变

(2007-04-07 23:20:59)
标签:

莎士比亚研究

哈姆雷特

人性

裂变

外国文学

耐读的天空

分类: 文艺研究

谈谈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人性的裂变

哈姆雷特,熟悉莎剧的人立刻会想到那身着黑夜和无比忧郁的丹麦王子、大学生和人文主义者,他的灵魂是一个优美的灵魂,有着高尚的趣味,奔放的想象力。从他过去的生活看来,他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爱好智力与体力锻炼,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爱到高贵父王的宠爱,被一个最纯真、最动人的姑娘所眷念,心地坦率,心胸宽大,他生来处于继承王位的地位,不懂得这个世上除了美满、快乐、绚烂的大自然和崇高的人性之外还有其它东西。这个因性格和教养而显得比别人更为敏感的灵魂,由于从母亲身上看到人性邪恶的力量,使这颗纯净的灵魂猝然面临了压倒一切的、毁灭所有信仰和所有行动力量的极端不幸。这种意外的打击,使他的人性发生了一次质的裂变,他的态度变得猛烈、神经过敏,他的一只脚已经跨进了疯狂的边缘。

“啊,但愿这一个太坚实的肉体会融解、消散,化成一堆露水,或者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禁止自杀的法律,上帝啊,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哼,哼,那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想不到居然会有这种事情。刚死两个月,不,两个月还不满,这样好的国王……这样爱我的母亲,甚至不愿天风吹痛她的脸。天呀,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短短一个月以前,她哭得像泪人似的送我那可怜的父亲下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她那流着虚伪之泪的眼睛还没有消去红肿,她就嫁了人。啊,罪恶之匆促,这样的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可是碎了吧,我的心,因为我必须禁住我的嘴。(第一幕第二场)”

哈姆雷特,这个皇族的花朵,本来是娇嫩而高贵的,在他身上本应展示出正义和皇室的尊严,善良与纯正的情感,以及出身贵胄的自我意识。然而,正因为从自己母亲身上看到一种邪恶的力量,使他那娇嫩、纯洁的心灵措不及防。试想,“当圣徒的尸骨挣脱他们的寿衣”,“坟墓张开它笨重无情的下颏”,他父亲的亡魂在夜间出现,走上高耸的“守望露台”向他拆说忍受狱中火焰的烧灼,告诉他那个觊觎王位,谋杀兄长的阴谋真相,这时他几首昏厥在地,这时在他人性的深处就形成了两种势力和抗争,意外的冲击使他失去了平衡,愤懑、悲哀、复仇变成他的心理定式了,从而给他以生存下去的力量。

“忍受吧,忍受吧,我的心,我的全身的盘骨一下子变得衰老,支持着我的身体呀。”“你可怜的亡魂,当记忆不曾从我这混乱的头脑里消失的时候,我会记着你的。”“我要从我的记忆的碑板上,拭去一切琐碎愚蠢的记录,一切书本上的格言,陈言套语,一切过去的印象”,“只让你的命令留在我脑筋的书圈里”,“啊,奸贼,脸上堆着笑,我的写字板呢?我必须把他记录下来”。这种痉挛的发作,这双兴奋写字的手,这种狂热的愤激,成了他偏执狂即将来临的前奏,他没有了理想,没有了自我,他抛弃了原先哈姆雷特,原先哈姆雷特的灵魂已经遁去,留下的只是为他人复仇的幽灵。从此后,他以一种儿童般的或痴子似的口吻去对待他的朋友,他不再支配自己的词句,空虚的词不断的浸浊他的脑海,他脱口而出,如梦呓般的语言。也许他的疯狂有理性的因素,可是他的思维错乱,就像脑海中的被拧坏的阀门,每当刮风的时候,就仓皇地摇晃不定,并发出砰砰作响的嘈声,他用不着再去寻找古怪的念头,支离破碎的词句,夸张的口吻和在蕴积在胸头的讥讽,他自己身上这一切,不必再花费一种理性的力量,只要任其自然表露就行。他通过伶人演戏揭露叔父的时候,他躺在地板上,头枕着奥菲利娅的大腿,向观众解释剧避孕药,他的兴奋犹如摇晃不定噼啪作响的火焰,在他要攫取的丰富对象中找不到燃料。

哈姆雷特对被揭露而困窘的国王说:“老兄,要是我的命运跟随我作起对来,凭着我这样的本领,再插上满头的羽毛,开缝的靴子缀上两朵绢花,你想我能不能在戏班里插中?”(第三幕第三场)他恐怖的大笑起来,很显然这是一种精神变态的景象。在一个思想如此激奋,感情如此强烈的灵魂里面,除了憎恶和绝望以外,还有什么呢?人们把一切事物都涂上自身的思想色彩,按照自己的观念去构成世界,一旦人们灵魂害了病,人们所看到的宇宙都是病态的。哈姆雷特正是这灵魂害了病的人,“仿佛万物的大地,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个不毛的荒岬,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点缀着金黄色火球的庄严屋宇,只是那些朝臣们,寒喧客套,阴谋诡计,自命不凡,忘尊自大,什么恺撒和亚历山大都化作烂泥,变成肥料。”这种兴奋的想象说明了哈姆雷特的精神病态和道德中毒,也说明了他的行为。

纵观整个哈姆雷特精神病态史、裂变史,可以把整个疯人院的话填进哈姆雷特的嘴中,这是一般常人用理念是无法做到的,他不能支配自己的行为,而只能听凭机缘的摆布,他不能有计划地去杀人,而只能仓促从事,他是一个善于幻想而不善于行动的人,他沉醉在自己心迷幻影的冥想世界里,他把想象的世界看得太清晰,以至无法在现实世界中担负起自己的使命。他具有艺术家的气质,而机遇却要其成为一个王子,更坏的机遇使他成了一个向罪恶进行复仇的人,他是天命的英才,可是命运注定他陷入疯狂和不幸。在他那盲目的混乱世界,只有心灵的喜悦,只有道德的敏感,以想象作为动机向导。

“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在我看来,这一个泥土塑成的生命算得了什么?人类不能使我感兴趣。”(第二幕第二场)这时候的哈姆雷特的思想无论接触到什么事物都失去了其人性原有的光泽,他向奥菲利亚辛辣地嘲弄婚姻和爱情,“美丽,贞洁,美丽不过是使贞洁变成淫荡的另一意义罢了。”他偶然杀死波洛涅斯,并没有因此感到悔恨,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世上少了一个笨蛋而己。他的思想到处充满着一种绝望的哲学,在他看来这些有血有肉的人只是一些行尸走肉。责任、荣誉、情欲、欢乐、计划和学问,这一切借来的面具将随着死亡而泯灭,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具腐臭露齿的骷髅(在奥菲利亚幕前看到的就是这幅光景)。

哈姆雷特认为,人是没有实体的灵魂,被器官所支持,赋有理性和意志,生活在王宫或殿堂里,为交谈和社会性交而生,在一个由逻辑所构成的超越时空的世界中向前发展。

哈姆雷特人生的裂变过程,实际上是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他的感悟是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一种心灵的混乱表现,反应出那个时代的社会、人伦和精神状态。哈姆雷特人性的裂变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缩影。这也是莎士比亚需要表现的方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