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票房!票房!

(2009-05-05 11:44:46)
标签:

南京南京

陆川

票房

杂谈

分类: 电影眼

票房!票房!

《票房!票房!》

——票房不是检验影片唯一标准

文=李名

 

《南京!南京!》上映十天,票房达到1亿人民币,陆川成为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宁浩之后,第五位进入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

票房是骄人的,放映是热闹的。然而票房不是检验影片唯一标准。

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南京!南京!》的拍摄、制作水准很一般,从作者、艺术的角度来说还达不到陆川的前两部作品《寻枪》和《可可西里》。在前两部电影中,我们还能强烈感受到陆川带给我们视觉震撼和精神振动,有浓郁的作者气息。

然而,在《南京!南京!》这样一个宏大的叙事当中,作者的影子消失殆尽。当然,作为一部商业电影的制作,我们不能苛求导演太多,因为目前中国的电影市场,票房几乎成了检验影片的唯一标准,各大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也都是吃票房“势力”的软饭,冲击奥斯卡不成,就先晋身亿元俱乐部。光环效果还是很羡煞其他导演的。

《南京!南京!》影片失败有三:

其一,没有一个好故事。诚然用黑白片的效果来制作无非是想尽最大的可能去还原那段历史,但明显陆川还是想通过故事来带出历史。

故事支离破碎,主线单薄,没有商业片最吸引人的讲故事手段和手法,没有曲折,没有悬念、没有高潮。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小矫情、小煽情。通过“中国不会亡”这样的口号确实也能小震动一下,但离震撼还远着去了。

影片的结尾,不小的篇幅描绘日军占领南京的祭城仪式仿佛真有一些亲日的倾向,角川的自杀也丝毫不显得有多么重要,倒是小豆子和那个男人,尽显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老调子。

 

其二,没有一个好人物。影片主角大小七八个,每一个都像是领衔主演,每一个也都像是最佳配角。

如果说主角是影片的灵魂的话,那《南京!南京!》就没有灵魂,空有一个巨大的躯壳。商业电影无非就是看故事,看人物,再加上看场面。《泰坦尼克号》把这三样发挥得淋漓尽致,《南京!南京!》还属于探索阶段。

 

其三,没有一个好角度。影片大部分视角是从日军、角川等呈现的,这一点会让很多中国人难以接受。陆川的意思是想换一个角度看南京大屠杀,想随着日本人的目光进城,他觉得可能会更触目惊心。

从日本人的目光来看这段历史也好,也是一个新颖的角度。但新颖不意味着成功。也许是陆川不够彻底,如果纯粹从日军角度顺延,那这段历史在银幕上将要放大一百倍。南京大屠杀这个题材目前还有很多禁区,敏感程度高,操作起来左顾右盼的很容易走失……

 

话说回来,《票房!票房!》才是《南京!南京!》的真正目的,但票房不是检验影片唯一标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